德国“摄影艺术研究院”的专业教材
700张图片,超详细解析照片后期处理的原理
德国专业照片处理杂志DOCMA倾力推荐
《照片处理与图像语言》两位作者详细介绍了照片处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数码照片的原理,photoshop、lightroom、gimp等软件的特性和功能,优化的照片处理流程,普遍性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图像输出等内容,最后系统地讲解了照片处理中常见的专业术语。总之,本书从理论的高度,深入到了摄影后期的所有方面,信息量非常大(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科学且透彻。
为什么要处理照片?
今天,对一个摄影者来说,与照片处理—至少是一些基本操作—打交道几乎成了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因为摄影本身以及把照片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广泛展示的前提条件都是在拍摄之后对图像素材再次进行处理。你在摄影上越往专业的方向发展,就越需要照片处理来为你的照片提供成功的保证。
但这并非意味着照片处理比摄影技术和构图(参考《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更重要,因为一次成功的、令人折服的照片处理正是以后者为前提条件的。所以,照片处理是第二步工作,是一个后续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工具,但它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主题不合适或者构图不和谐的照片。
接下来,我们将从最根本的动机入手,阐述照片处理在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后期处理并不是对每个摄影者都同样重要,因为并非每个摄影者都愿意投入同样多的时间、金钱和创新的精力在计算机前,也并非每张照片都需要做同样多的处理。就如摄影技术和构图一样,如何进行照片处理关键取决于个人的目标以及摄影者想给观赏者呈现的照片效果。
1.1 摄影与照片处理
简而言之,照片处理是紧跟在拍摄这个物理过程之后的一种再创作。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照片处理过程和拍摄过程是必须区分开的,同时也是紧密相连的:早在胶片摄影时代,摄影者的创作就不止于按下快门的瞬间了,还包括暗室中的工作;在数码摄影时代,这两者的关联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因为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在相机成像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之后留给摄影者的是一个很大的创作空间,而这个空间比拍摄本身给你提供的空间要大得多(见第232页)。
数字化即处理
作为摄影者,你在拍摄时要选取一个特定的主题,在取景器中调整照片的构图,然后按下快门释放键。拍出来的是一张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而你永远也不可能完全看到这个原始图像的本来面目。这牵涉到(理论上的)图像信息量的问题—原始图像中蕴含的信息要比一张照片所能实际展现的多得多。所以相机显示屏上的预览图已经在利用原始图像中的一小部分信息了,而这无须你进行任何操作,通过相机处理器就自动完成了。这个处理步骤是必要的,属于摄影的技术过程的一部分。要从拍摄所得的图像信息所蕴含的所有可能性中加工出一张具体的照片,这一步也是绕不开的。
这种相机内部的照片处理会对图像的最终效果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如果你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那这一点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虽然拍摄之后会生成一个预览图,但原始图像中所蕴含的所有信息仍会被完整地转移到你的计算机中。那里有绝对完整的图像信息供你利用,你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方式去诠释这张照片—目的不同,处理出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只需移动一下RAW转换器中的一些调整滑块就可以知道,一张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中藏着多少不同的图像了。如果你采用其他的拍摄格式,那么一部分可能的图像信息已经在相机工作的过程中被丢弃了。尽管如此,你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去改变最终的图像效果。
比起胶片,数码照片更容易成为照片处理的原材料。一拍摄完,你马上就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处理,如自动的或者手动的,快捷的或者稍稍费时的。
摄影者和照片处理者
数码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就是照片处理。作为摄影者,你对这个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影响。如果你选用JPEG格式进行拍摄,然后将拍好的照片直接从相机中导出来,并不想对其进行任何程度的修改,那么你对这个过程的影响就是微乎其微的。相反,如果你选用的是RAW拍摄格式,并在拍摄之后投入了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后期处理,那么你对照片的最终处理结果则有着很大的操控权。
你对照片的处理结果的影响越大,那么你对照片所呈现的观赏效果的影响也就越大。至于你是怎么对那张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暂且不说,你这么做了就意味着你为了表达自己的图像语言把照片处理摆在了摄影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让相机里的自动装置去诠释图像信息。
你想充分利用照片处理的各种可能性,并不表示你自己一定要变成一个照片处理方面的专业人士。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由另外一个人来完成,只要你们能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制订出一个适合你的照片的处理方案。或者你可以把这项工作交给你所使用的软件,充分利用它的各种自动调节功能,你只需在它处理完毕之后仔细审查那些照片,看结果是否与你设想的一样即可。
但在商业性的委托摄影领域,这一点略有不同。在这一领域,照片处理通常不是摄影者的工作,而是由一个专业的代理商或者一个外部的照片处理者,按照客户的想法而不是摄影者的想法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状况是所有参与拍摄过程的人经过良好的沟通,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目标清楚的处理意见,然后照片处理者朝着这个方向对照片进行处理。因此,对一个需分步完成的创作过程来说,进行细节性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在拍摄前进行。
取得效果
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别人来对你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都不应该忘记照片处理的目的:利用图像信息优化或者改变图像语言,使处理出来的结果能在观赏者那儿获得一定的接受度。不管最终的照片是显得自然还是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是表现得比较含蓄还是表现得个性鲜明,是显得比较宁静还是能够激动人心,对照片的所有处理都应该首先取决于拍摄主题,当然也取决于摄影者的品味。这样摄影者不仅在拍摄时会对其照片产生影响,事后当他坐在计算机前决定以何种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其照片进行处理时,也会对照片的效果产生影响。
当然,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拍摄的照片在照片处理这个再创作的阶段才显现其真正的魅力。而作为摄影者,你也才从中发现一些之前在拍摄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意料之外的效果
即使在数码摄影时代,摄影者也并不总能从观赏者那儿得到他们所期待的接受度。因为一些照片处理技巧已是众所周知的了,而且很多人都会运用,而这些“大众化”了的照片处理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照片的可信度。从前,一张照片被认为是“真实的”,甚至是“客观的”,但如今它已经失去了这种真实性和客观性。身处现代的各种媒介之中,我们每天都被很多明显的“图像整容”行为所环绕,以至于我们对照片的感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比起利用一张照片的实际价值,我们更倾向于相信那是一个数码时代对图像进行整容的产物。在看到一些突破了我们习惯以及熟悉的感知模式的照片时,我们几乎都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些照片是经过处理的。但有时候,现实与我们设想的并不相符—或者你从没见过如此壮观的落日、形状如此特别的云彩或者绿松石色的大海,以至于你不能相信这一切,脑海中闪过一丝“多么不真实啊”的念头。
……
用精确的文字和漂亮的照片讲解了所有的东西。
——Jose J. Rodriguez
我已经自学和实践了几年的木工。我相信很多自学的木工都有高潮期和低谷期——因为他们只能从网络和杂志上那些零碎的文章中学习。我发现很难找到这样一本木工书,用如此清晰的逻辑真正教你练习这些手工技巧。多么希望我当初是从这本书开始学起的!
——Jason T. Amsden
作为一名木工爱好者,我摸索了6年时间。如果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就不会浪费那么多钱、那么多木材,也不会让那些没用的或次级工具进入我的工作室里了。
——Steven Vela
这位作者不仅对做木工而且对(更重要的是)教木工很有经验。他能把那么多的概念和技巧非常精确地讲解出来,且让人容易理解。这些文字,加上这些一步一步的非常棒的照片,让你感觉你就是在看着,不,是在亲自做着这些东西。
——Jas Bro "pizzamargher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