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照片处理与图像语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466346
  • 作      者:
    (德)科拉·巴尼克,(德)格奥尔格·巴尼克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德国“摄影艺术研究院”的专业教材
    700张图片,超详细解析照片后期处理的原理
    德国专业照片处理杂志DOCMA倾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科拉·巴尼克,出生于1981年,2002年起从事摄影工作。她的特点在于,当她按下快门释放键时,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经过后期处理的成品照片。科拉拍摄的照片风格整洁而安静,她喜欢和谐的色彩、柔和的过渡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
  她的摄影作品涵盖人像、美女、时尚、行为、情色及及艺术花卉等摄影领域。她能够熟练地运用photoslaop软件对图像进行优化,同时还能有效地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以及黑白转换。在统一颜色在不同媒介上的显示方面,她的工作代表着最高的水平,从拍摄直到打印,照片的颜色始终能保持一致。
  作为自由的平面设计师和图像处理师,科拉出版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摄影出版物,比如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另外,她还与格奥尔格一起为杂志社和出版社写作,并为摄影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委托摄影中,她强调的拍摄重点是和谐的布局、完美的照明以及个性肖像和艺术的人体照片。
  格奥尔格·巴尼克,出生于1969年,1984年起从事摄影工作。他的摄影风格是:接近主题,充分利用清晰与模糊,喜欢倾斜、嘈杂和多彩的主题。在他拍摄的如人像、生活、情色、人体、旅游和特写照片中,都贯穿着他对细节的独到眼光。格奥尔格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场景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主题。他常常会不经思考地拍摄随机的场景,但是在拍摄人像照片前他仍然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委托摄影方面,格奥尔格的拍摄重点在生活、日常场景,公司和雇员肖像领域。他与科拉一起从事了5年摄影教科书的编写和为摄影杂志写作的工作。作为公司顾问,在为公司客户解答企业在视觉上的公众形象和图片中的企业理念等问题上,这位经济学家兼社会工作者能够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他常年在项目和产品管理、销售中获得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除了莱茵一美茵学院的摄影系和吕内堡大学的自由摄影学院,格奥尔格提议并独自创建的摄影艺术研究院(An印ictLlra_Akademle)已经是第三家体系化的摄影教育机构。作为摄影艺术研究院的主管,他还在威斯巴登教授媒体管理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照片处理与图像语言》两位作者详细介绍了照片处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数码照片的原理,photoshop、lightroom、gimp等软件的特性和功能,优化的照片处理流程,普遍性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图像输出等内容,最后系统地讲解了照片处理中常见的专业术语。总之,本书从理论的高度,深入到了摄影后期的所有方面,信息量非常大(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科学且透彻。

展开
精彩书评

    用精确的文字和漂亮的照片讲解了所有的东西。

    ——Jose J. Rodriguez


    我已经自学和实践了几年的木工。我相信很多自学的木工都有高潮期和低谷期——因为他们只能从网络和杂志上那些零碎的文章中学习。我发现很难找到这样一本木工书,用如此清晰的逻辑真正教你练习这些手工技巧。多么希望我当初是从这本书开始学起的!

    ——Jason T. Amsden

    作为一名木工爱好者,我摸索了6年时间。如果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就不会浪费那么多钱、那么多木材,也不会让那些没用的或次级工具进入我的工作室里了。

    ——Steven Vela

    这位作者不仅对做木工而且对(更重要的是)教木工很有经验。他能把那么多的概念和技巧非常精确地讲解出来,且让人容易理解。这些文字,加上这些一步一步的非常棒的照片,让你感觉你就是在看着,不,是在亲自做着这些东西。

    ——Jas Bro "pizzamargherita"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什么要处理照片?
  今天,对一个摄影者来说,与照片处理—至少是一些基本操作—打交道几乎成了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因为摄影本身以及把照片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广泛展示的前提条件都是在拍摄之后对图像素材再次进行处理。你在摄影上越往专业的方向发展,就越需要照片处理来为你的照片提供成功的保证。
  但这并非意味着照片处理比摄影技术和构图(参考《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更重要,因为一次成功的、令人折服的照片处理正是以后者为前提条件的。所以,照片处理是第二步工作,是一个后续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工具,但它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主题不合适或者构图不和谐的照片。
  接下来,我们将从最根本的动机入手,阐述照片处理在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后期处理并不是对每个摄影者都同样重要,因为并非每个摄影者都愿意投入同样多的时间、金钱和创新的精力在计算机前,也并非每张照片都需要做同样多的处理。就如摄影技术和构图一样,如何进行照片处理关键取决于个人的目标以及摄影者想给观赏者呈现的照片效果。

  1.1 摄影与照片处理
  简而言之,照片处理是紧跟在拍摄这个物理过程之后的一种再创作。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照片处理过程和拍摄过程是必须区分开的,同时也是紧密相连的:早在胶片摄影时代,摄影者的创作就不止于按下快门的瞬间了,还包括暗室中的工作;在数码摄影时代,这两者的关联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因为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在相机成像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之后留给摄影者的是一个很大的创作空间,而这个空间比拍摄本身给你提供的空间要大得多(见第232页)。
  数字化即处理
  作为摄影者,你在拍摄时要选取一个特定的主题,在取景器中调整照片的构图,然后按下快门释放键。拍出来的是一张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而你永远也不可能完全看到这个原始图像的本来面目。这牵涉到(理论上的)图像信息量的问题—原始图像中蕴含的信息要比一张照片所能实际展现的多得多。所以相机显示屏上的预览图已经在利用原始图像中的一小部分信息了,而这无须你进行任何操作,通过相机处理器就自动完成了。这个处理步骤是必要的,属于摄影的技术过程的一部分。要从拍摄所得的图像信息所蕴含的所有可能性中加工出一张具体的照片,这一步也是绕不开的。
  这种相机内部的照片处理会对图像的最终效果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如果你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那这一点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虽然拍摄之后会生成一个预览图,但原始图像中所蕴含的所有信息仍会被完整地转移到你的计算机中。那里有绝对完整的图像信息供你利用,你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方式去诠释这张照片—目的不同,处理出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只需移动一下RAW转换器中的一些调整滑块就可以知道,一张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中藏着多少不同的图像了。如果你采用其他的拍摄格式,那么一部分可能的图像信息已经在相机工作的过程中被丢弃了。尽管如此,你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去改变最终的图像效果。
  比起胶片,数码照片更容易成为照片处理的原材料。一拍摄完,你马上就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处理,如自动的或者手动的,快捷的或者稍稍费时的。
  摄影者和照片处理者
  数码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就是照片处理。作为摄影者,你对这个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影响。如果你选用JPEG格式进行拍摄,然后将拍好的照片直接从相机中导出来,并不想对其进行任何程度的修改,那么你对这个过程的影响就是微乎其微的。相反,如果你选用的是RAW拍摄格式,并在拍摄之后投入了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后期处理,那么你对照片的最终处理结果则有着很大的操控权。
  你对照片的处理结果的影响越大,那么你对照片所呈现的观赏效果的影响也就越大。至于你是怎么对那张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暂且不说,你这么做了就意味着你为了表达自己的图像语言把照片处理摆在了摄影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让相机里的自动装置去诠释图像信息。
  你想充分利用照片处理的各种可能性,并不表示你自己一定要变成一个照片处理方面的专业人士。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由另外一个人来完成,只要你们能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制订出一个适合你的照片的处理方案。或者你可以把这项工作交给你所使用的软件,充分利用它的各种自动调节功能,你只需在它处理完毕之后仔细审查那些照片,看结果是否与你设想的一样即可。
  但在商业性的委托摄影领域,这一点略有不同。在这一领域,照片处理通常不是摄影者的工作,而是由一个专业的代理商或者一个外部的照片处理者,按照客户的想法而不是摄影者的想法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状况是所有参与拍摄过程的人经过良好的沟通,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目标清楚的处理意见,然后照片处理者朝着这个方向对照片进行处理。因此,对一个需分步完成的创作过程来说,进行细节性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在拍摄前进行。
  取得效果
  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别人来对你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都不应该忘记照片处理的目的:利用图像信息优化或者改变图像语言,使处理出来的结果能在观赏者那儿获得一定的接受度。不管最终的照片是显得自然还是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是表现得比较含蓄还是表现得个性鲜明,是显得比较宁静还是能够激动人心,对照片的所有处理都应该首先取决于拍摄主题,当然也取决于摄影者的品味。这样摄影者不仅在拍摄时会对其照片产生影响,事后当他坐在计算机前决定以何种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其照片进行处理时,也会对照片的效果产生影响。
  当然,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拍摄的照片在照片处理这个再创作的阶段才显现其真正的魅力。而作为摄影者,你也才从中发现一些之前在拍摄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意料之外的效果
  即使在数码摄影时代,摄影者也并不总能从观赏者那儿得到他们所期待的接受度。因为一些照片处理技巧已是众所周知的了,而且很多人都会运用,而这些“大众化”了的照片处理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照片的可信度。从前,一张照片被认为是“真实的”,甚至是“客观的”,但如今它已经失去了这种真实性和客观性。身处现代的各种媒介之中,我们每天都被很多明显的“图像整容”行为所环绕,以至于我们对照片的感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比起利用一张照片的实际价值,我们更倾向于相信那是一个数码时代对图像进行整容的产物。在看到一些突破了我们习惯以及熟悉的感知模式的照片时,我们几乎都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些照片是经过处理的。但有时候,现实与我们设想的并不相符—或者你从没见过如此壮观的落日、形状如此特别的云彩或者绿松石色的大海,以至于你不能相信这一切,脑海中闪过一丝“多么不真实啊”的念头。
  ……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01 为什么要处理照片?
摄影与照片处理
数字化即处理
摄影者和照片处理者
取得效果

意料之外的效果
道德的底线在哪儿?
照片处理的基础
多样化的照片处理
照片处理者的类型

合适的原始照片
从照片入手
从想法入手

从软件入手
(非)破坏性的照片处理
条条大路通罗马

02 认识数码照片
图像文件
矢量图和点阵图
像素
图像文件的生成
色彩深度
图像文件格式
图像文件格式和后缀名
原始的文件格式
适合处理的
文件格式
适台发布的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

压缩
相机中的设置
Exif,IPTC和XMP元数据

RAW格式
DNG格式
JPEG格式

TIFF格式
PNG格式
PSD格式
图像大小和分辨率
图像大小
分辨率
显示器的分辨率
打印时的分
辨率
改变分辨率
改变图像大小
色调
对比度和对比度范围
色调和直方图
读懂直方图

是太暗还是低调?
是太亮还是高调,
阴影、中间调
高光
中间调对比度
Gamma值
数码颜色
颜色视觉
色彩模式
RGB色彩模式(光色)

CMYK色彩模式(物体色)
CIE标准色彩模式(理论
色:ClExyz和CIELab
Lab)
色彩空问

色彩管理和ICe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的建立

跨软件的色彩管理
工作色彩空间
转换方式

03 工作环境
硬件
相机中的照片处理
图像传输
计算机和显示器

显示器校准
鼠标还是笔?
打印机
软件
照片管理软件
照片处理软件
小应用程序
RAW
转换
软件的功能扩展
台成照片的专用软件

照片演示
重要的软件概览
Adobe Photoshop 
Gimp 
Cord PaintSBop Pro 

Adobe Photoshop Elements 
Paint NET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Apple Aperture 

Nikon Capture NX 
RawTherapee 

Adobe Bridge 
Apple iPhoto 
Google Picasa 

ACDSee 
Fotoware FotoStation 
Nik Software
布置数字化的环境
用户界面和功能
预先设置
色彩设置
自动化

04 工作流程
搜索和查找
你在找什么?
你要怎么找呢?
根据缩略图来搜索
根据文件名搜索
在文件夹中搜索

根据关键词搜索
整理逻辑——清晰明了VS多维度
图像筛选
图像筛选的理南
分拣
重命名
文件重命名
连续的编号m
拍摄日期十号码

绀名+连续性号码
拍摄隋景+号码
名称扩展
关键词标注
创建关键词树
内容性关键词
版权信息和联系力

地理数掂
扫描图像
逻辑化处理
原始文件很珍贵
步骤l: RAW转换

步骤2:分析
步骤3:修饰和照片台成

步骤4:彩色还是黑白?
步骤5:控制色调范围

步骤6:调整色彩
步骤7: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步骤8:剪裁照片
步骤9:创建输出版本

05 普遍性的工具
选区和抠图
选区工具
用几何形状创建选区
用线条创建选区

用颜色创建选区
用路径创建选区I
用图层蒙版创建
选区
选区边缘的羽化
抠图
选区转换为图层
蒙版
通过控制点分离
图层
图层工作原理
多少图层? 
图层种类
调整图

图层蒙版
插人图层蒙版

06 编辑色调和色彩
对比度和亮度
对比度太低?
调整对比度范围
风险和副作用

更高的对比度
调整曝光度和亮度

运用Gamma值
尽在其中——曲线

局部提亮和调暗
渐晕 
DRI和HDR
色调映射
色彩
真假色彩
色彩属性(HsV色彩属性模式) 

修改色相
修改白平衡
修改色彩饱和度

修改色彩亮度l
选择编辑范围
自动色彩调整

识别色偏
创意色彩构成
适台情境的色彩编辑
黑白
黑白的美学
先带上色彩?
保证色调

色彩通道和灰度通道
模式转换
击饱和

手动混合色彩通道
单独转换颜色

多种黑白效果
什么是Fine-Art
创意技术:色键功能
看色
微妙的色彩一微妙的效果
RGB着色

多色彩着色
合并色彩图层

07 修改主题
修饰
整容是必要的吗?
去除干扰陡元素

皮肤修饰
大面积修改
锐化和柔化
图像的清晰度
后期锐化
提高边缘锐度

区域锐化
扩大景深
褥加模糊

缩小景深
重新设置焦平面
运动模糊

柔化
平滑(皮肤)
降噪
调整图像区域
优化剪裁叭
固定值的图像区域
创意垒景技术
变换
图像旋转
缩放
镜像教果
扭曲和变形
液化

08 输出和展示
图像大小和分辨率
缩小图像
放大图像
重新计算的方法
改变图像区域的大小
组合、加框、签名
平面设计领域
照片组台
加框
签名
其他装饰
整合信息
色彩特性文件
著作权信息
兀信息
可见的水印
隐形水印
网上展示
互联网中的平台
准备和上传
网络盗版
网络幻灯片
洗印和打印
展示洗印
打印好的照片
洗印肘T印照片
各种不同的底材
画册

附录
摄影理论中的照片处理
更多的信息
软件版本
参考来源
照片处理的专业术语
感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