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76402
  • 作      者:
    (美)玛丽·罗琦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对于一本写尸体的书而言,“嬉笑而滑稽”似乎不可能,但《果壳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做到了。
  《果壳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是“果壳阅读”出品,果壳阅读:科技青年的阅读视界。《果壳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是一本离奇而有趣的读物,当今最令人捧腹的科学作家为生与死提供独到的看法。重口味,不乏清新脱俗。
  《果壳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获美国公用无线电台“科学星期五”、《洛杉矶纪事报》、《娱乐周刊》、《拉斯维加斯信使报》、《西雅图时报》、《圣荷西信使报》年度书籍,网站编辑推荐书籍,入选巴诺书店“发现新的大作家项目”,入选博多书店文学选集并获得博多书店原声文学奖。作家蔡骏、法医秦明、解破学教师李哲倾情推荐。果壳传媒旗下的出版品牌,秉持“身处果壳,心怀宇宙”的志向,将人类理性知识的曼妙、幽默、多变、严谨、有容以真实而优雅的姿态展现在读者眼前,引发公众的思维兴趣。

  

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太阳系三环到四环搬迁纪要
  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共情时代

 

果壳阅读:鼻子知道什么 
  果壳阅读:科学碰撞“性” 

 

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情种起源 

 

展开
作者简介

  玛丽·罗琦,1959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卫斯理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现为自由作家,《美国国家地理》、《新科学家》、《连线》的专栏撰稿人,《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年度选2011年卷》主编,2012年获得哈佛世俗协会颁发的拉什迪奖,同年还被MaximumFun.org授予科学调查特别奖。迄今已有五本科普畅销书问世,风格幽默搞怪,可称为当代最令人捧腹的科学作家。
  已出版作品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见鬼,科学推倒来世》Spook: Science Tackles the Afterlife
  《科学碰撞“性”》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
  《打包去火星》Packing for Mars: The Curious Science of Life in theVoid
  《消化道历险记》Gulp: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

  王祖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艺术哲学、美学、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别逗了,费曼先生!》《居里一家》《地球简史》《神圣几何》《夏娃的种子》《另类美国史》《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等近二十余种译著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果壳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将向你讲述人类死后继续在历史上留下的点点滴滴,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都已湮没淡忘,但他们死后的贡献通过书籍诉说着他们的不朽。尽管有时显得那么怪异,令人惊奇,但总会激发你强烈的兴趣。本书从医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果壳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作者用并不悬疑、造作,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的话语,讲述了一个个尸体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展开
精彩书评

  ★人生是什么?我们生下来,然后又死掉。《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洞悉了这一切。
  ——作家 蔡骏

  ★尸体在医学教育被称为“大体老师”,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更多生命得到了延续的机会。《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从医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作者以诙谐的比拟、尊重事实的史料把解剖学的发展讲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很少有哪门科学像解剖学这样植根于耻辱、丑行和讥评”。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讲师 李哲

  ★这本书给了我太大惊喜!不同于悬疑侦案小说,本书作者用并不悬疑、造作,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的话语,讲述了一个个尸体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重口味中不乏清新脱俗。我相信和我一样热衷科学、崇尚科学的朋友都会喜欢。
  ——主检法医师 秦明

  ★“权威作家罗琦,无尽的好奇,捧腹的诙谐。她的研究一丝不苟,笔法迷人。”
  ——亚当·伍格,《西雅图时报》

  ★“这本离奇而有趣的读物,为生与死,为医务人员,提供独到的看法。掩卷之际,你会赏识人类尸体的奇妙。”
  ——塔拉·帕克-波普,《华尔街日报》

  ★“对于一本写尸体的书而言,‘嬉闹而滑稽’似乎不可能。然而,罗琦能做几乎不可能之事;她写的这本书,充满敬意,又帮助读者增长见闻,同时率性而发,富有机趣。”
  ——《出版家周刊》,星级评论

  ★“你不会忽视这本书。每个细节都引人入胜。罗琦娓娓道来,读者不能释卷。”
  ——亨利·基瑟,《芝加哥太阳报》

  ★“笔调活泼,出人预料。”
  ——马克·罗左,《纽约人》

  ★“作者机智的措辞,为对人类尸体的研究,为尸体在研究中的作用,灌注了新的活力。为社会贡献某种好东西,到死也是不晚的。”
  ——克里西·波斯科,《每日新闻》

  ★“玛丽·罗琦是一个濒危物种:一位具有幽默感的科学作家。她竟然能使可怕之事听起来有趣,却又不触犯死神的尊严。”
  ——布莱恩·理查德·博伊兰,《丹佛邮报》

  ★“赏心悦目……这是一本奇妙的读物。”
  ——蒂姆·瑞德蒙德,《旧金山海湾卫报》

  ★“罗琦的笔法轻松,把病理学史的那些怪异的插曲写得出神入化。死亡或许会笑到最后,但罗琦能在恐怖之中嬉戏。”
  ——吉尔伯特·泰勒,《书单》

  ★“对无生命之躯体,罗琦采取迈克尔·摩尔的方法,以别具人情的方式接近尸体处理业。她把幽默的趣闻和历史上的掌故联系起来。”
  ——托尼·麦克米纳敏,《格言》

  ★“罗琦的笔法,宛如与你促膝长谈,面对绞刑架也笑得出来,把书写得生气盎然。”
  ——亚历克斯·阿布拉莫维奇,《人民》

  

展开
精彩书摘
  人头可怕,浪费不得
  人头,体积和重量与一只烤鸡大体相同。我以前不曾有机会做这种比较,因为在今天之前我不曾看到人头放在烤盘里。但是,这里有40颗人头,一只烤盘里放了一颗,脸朝上安顿在看似宠物碗的那个器具里。这些头是为整容医生准备的,每两个医生分一颗,做练习用。我正在观摩一次面部解剖学与整容手术课程。课程的赞助者是南方一所大学的医学中心。整个课程由美国最受欢迎的6位整容手术专家主持。
  这些头放在烤盘里——一次性的铝合金烤盘。与把鸡放在烤盘里的理由一样:接住汤汤水水。外科手术,即便是在死人身上做的,也是一桩干净利索的事儿。40张折叠桌子,铺着淡紫色的塑料布,每张桌子中间放着一只烤盘。皮肤钩和牵引钩摆放整齐,漂亮得宛如饭店里的刀叉。整个场面看起来像是一场招待餐会。一位年轻的女士为今天上午的研讨会做了这番布置;我对她说,紫色为这房间平添了复活节的喜庆气氛。她叫特蕾莎。她回答说,选紫色桌布,是因为紫色抚慰人心。
  成天修理眼皮、抽空脂肪的这些男男女女,还需要抚慰人心的某种东西,这叫我吃惊。但是,把人头割下来,连职业医生也为之闹心,尤其是新鲜的人头(这里的“新鲜”意思是没用防腐剂)。这40颗人头来自死了才几天的人,因此看上去与他们生时的模样非常相似。(防腐过程会把组织弄硬,结构就不那么柔顺,手术经验就不怎么能够反映实际操作的情形。)
  此刻你看不到脸。人头用白布盖着,等着医生们大驾光临。刚进这房间,你只看见头的顶部,头发刮到了头发根。你可以看到一排老头儿,斜躺在理发馆的椅子里,脸上敷着热毛巾。只是在你走进那一排头的时候,情况开始变得疹人。现在,你看到了切茬;切茬没有被盖住。切茬血迹斑斑,参差不齐。我在想某种切得整整齐齐的东西,如火腿的切边。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1章  人头可怕,浪费不得
在死人头上练习手术


第2章  解剖之罪
盗尸与其他肮脏的故事


第3章  死后生活
人体腐烂与防腐


第4章  死人开车
人体车祸测试与冲击忍受力研究


第5章  黑匣子之外
乘客遗体讲述坠机故事


第6章  死尸参军
与子弹和炸弹有关的棘手伦理问题


第7章  神圣的尸体
十字架实验


第8章  怎么知道你死没死
心脏跳动的尸体、活埋以及科学研究灵魂


第9章  头掉了碗大个疤
斩首、复活与人头移植


第10章  把我吃了
人肉入药与人肉饺子


第11章  烧成灰,沤成肥
以及办理后事的其他方法


第12章  作者的遗体
她捐不捐?


鸣谢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