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美学的春天:一个城市设计家50年的实践与追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16688
  • 作      者:
    黄南渊口述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南渊,如果说建筑师的成就是建构一个个精彩的人居空间,那么黄南渊的成就就是建构一个个让建筑师能够充分发挥的专业环境。
  黄南渊的“城市设计师”生涯,从台湾基层营建公务员做起,以台湾内政主管部门“营建署”署长职衔退休,再以台湾“建筑美学经济计划执行委员会”总召集人的使命继续奔驰。
  公职任内,他提出台湾地区第一部营建政策文件与“城乡景观风貌改造运动计划”:完成《公寓大厦管理条例》《都市更新条例》《营造业法》《都市计划实施地区容积率转移办法》等重要营建文件之拟定与公布实施;并促成空间容积奖励、台北信义副都心、101大楼等台湾城市设计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公职之外,他发起、创立台湾建筑美学文化经济协会,希望带领台湾建筑开发业者挺进建筑美学新纪元,并接轨国际,发挥台湾建筑美学的经济优势,营造建筑文化发展的崭新契机。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你曾造访今日台北的信义副都心计划区,走在车水马龙的信义威秀、新光三越、诚品书店信义店旁边的人行徒步区,你是否没有感到丝毫拥挤,反而感到悠闲舒适?这都是作者,资深建筑人黄南渊先生,在服务公务生涯近半世纪的期间内所努力的结果。
  《建筑美学的春天:一个城市设计家50年的实践与追求》是他与台湾的建筑并肩一甲子的完整心路历程,论述了他对于建筑美学经济的看法,并发表完整之建筑美学经济计划评鉴体系。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城市设计家的抱负与视野,一个建筑园丁的执著与耕耘,更可窥见台湾建筑的成长之路与都市形塑变迁的轨迹。
展开
精彩书评
  南渊兄煞费苦心想完成的事,是帮助建筑师建构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些成就对建筑界来说,都是无形的力量,你不觉得它们的存在,却是建筑成长的根本。我们今天看到的日益成长的台北市、生机蓬勃的信义新都心、世界司名的101大楼,都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生成的产物。
  ——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荣誉馆长 汉宝德
  
  黄南渊先生是位充满理想、极有抱负之建筑行政长官,他的努力,成就了台湾建筑可耕植之土壤,台湾建筑美学才能因此发芽、开花、结果。这是本从事建筑与都市建设筑梦者必读之书,因为理想是筑梦者唯一之钥匙。
  ——建筑师,台北101大楼设计人 李祖原
  
  这或可趣说为本“传记体”式的《建筑十书》,不只是其十章节的巧合,而是同样的对理想“建筑”乃至群体“乌托邦”想象的热情:更难得的是一种对“公共利益”与“存在完型”无限追求与献身的精神。
  ——竹间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设计总监 简学义
  
  从《建筑美学的春天》一书,看到台湾城市变迁的过程,黄南渊前“署长”平实的口述中包含许多成功建设决策,提醒我们建筑美学必须坚持,指出城市改造者需要魄力。
  ——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 吴光庭
展开
精彩书摘
  那是一个以农业为经济主体,连水电都未普及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人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平均教育程度不高,能够识字,或者念过“公学校”(大约等于今日小学毕业的学历),在乡间就相当受人敬重。
  在那样的时代,经济发展是缓慢的,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育、文化、金融、商业的发展,几乎都因此被迫停滞,“时尚”、“美学”、“品位”,在当时根本就是稀有名词。也因为这样的低度发展,让人的生活极其简单纯朴,贴近大地,得以慢活的节奏聆听四季转换的韵律。
  大自然是美的源头,也是美学的最佳启蒙者,所以,尽管幼年时期没有接受正统美学教育的机会,但拥有如此贴近自然的环境,黄南渊长时间浸润其中,不知不觉地开启了对于土地、建筑与美学的触觉。
  那时候的新市庄,更准确一点地说,台湾大部分的住宅,也是极其简单,与自然、与邻居之间都彼此声息相闻。
  “竹造土块厝”是当时最常见的房舍类型之一,就地取材,同时配合台湾的亚热带气候,用泥巴做成土块,以泥浆黏合、相叠成墙,用木头作为梁柱。至于屋顶,则会先用木头或竹子架出方格状的支架,用石灰和砖瓦片盖屋顶。再简单一些的,甚至有人直接用稻草覆盖,质轻而凉快。
  还有一种“竹筒仔厝”也很常见,用台湾特产的麻竹做柱子、横梁,竹筒劈成片状,编织成墙架后再涂上石灰。
  这两种房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台湾乡间都还相当常见。由于当时人口密度低,生活步调也不似现代社会快速,因此,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并不高。无论是“竹造土块厝”或“竹筒仔厝”,通常就在自家的田地边盖起,有厅堂、灶脚加上睡房,还有谷仓或放置工具的杂物间,就地围成一个简单的三合院形式,已经算是相当有规模的家庭生活空间。
  黄家屋前种莲雾、芒果等当地品种果树,屋后是芭蕉,当台湾夏日常见的午后雷阵雨骤然而至,啪啦一阵打在宽大厚实的芭蕉叶上,虽不像李清照词“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婉约浪漫,倒是多了些大气豪爽,正如台湾的民土风情一般。
  果树环绕的竹造土块厝,冬暖夏凉,自在踏实。如同彼时生活,没有太多的复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随着大地俯仰作息。甚至“垃圾倒在香蕉园,厨余则来养猪鸭”。黄南渊回忆70年前的台湾,如果套句现代时兴的话,绝对是非常“节能减碳”的绿色环保生活。
  ……
展开
目录
导读另一种事业
自序意志,决定一切!
不移的决定信心,扭转了我一生的命运
不改的坚持应该担起一项提升“国土建设”质量的责任
不变的角色我以当一辈子的建筑人为荣
不停的脚步直到建筑美学经济大梦成真的那一天
前言时代·价值·我的梦
开始建筑追求的价值,从“真善美”开始
现在真善美就是人文、科技、艺术
明天台湾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新价值?
我的梦在歌曲与传说都缄默时,台湾还耸立着精彩的建筑

第一章 启蒙开窍
好环境美,就在果园中的土块厝启蒙了
好师父父亲,就是他一辈子的老师
好天份天生就会画画,早早埋下学建筑的种子
好惊艳原来,这才是建筑!
好志气就业放两旁,把深造摆中间
好领悟从两本跟建筑无关的书,发现最深沉的人性底蕴

第二章 选定志业
就业大抉择他选了人烟最稀、理想性格最高的那一条路
公职初体验不放过每一个工程环节,零距离与工人打成一片
时势造英雄乘着经济起飞的翅膀,夜以继日投入建筑设计
赴日开眼界抓住研究机会,接轨国际建筑潮流

第三章 扎好根基
制度——国家进步的动力
良好的制度,为日本制造一切正面的影响
人性——建筑思维的起始
“人的互动”就是建筑概念落实到实际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联结——建筑价值的杨
建筑联结了“产业与生活”、“环境与个人”、“世代与世代”……
互动——优质社会的推手
社会制造建筑,建筑成就社会,两者互为因果
行动,即将展开——
进入升级的台北市,开始藉制度层面的努力为台湾优质环境打基础

第四章 宝剑出鞘
重编法规重新编写《建筑技术规则》,影响深远
整顿骑楼为行人营造无障无碍的平坦路面
坚拒关说为了给行道树空间,不惜以前途捍卫
公益为先“服务”跟“保护”,是政府的唯二功能加
不计毁誉为求动线顺畅,不畏“图利他人”的质疑
借鉴日本公共建设要有长期累积,功效才会呈现
择善固执公务人员要有自己的使命感,坚持做对的事情

第五章 美化城乡
第六章 树立标杆
第七章 倾力实践
第八章 勾勒愿景
第九章 遇见美学
第十章 体现美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