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残余应力概论
1.1 残余应力及其分类
1.1.1 宏观残余应力
1.1.2 微观残余应力
1.2 残余应力的产生
1.2.1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1.2.2 铸造残余应力的产生
1.2.3 切削残余应力的产生
1.2.4 磨削残余应力的产生
1.2.5 表面热处理残余应力的产生
1.2.6 薄膜残余应力的产生
1.2.7 涂层残余应力的产生
1.3 残余应力的影响
1.3.1 残余应力对变形的影响
1.3.2 残余应力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1.3.3 残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3.4 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1.3.5 残余应力对脆性断裂的影响
1.3.6 残余应力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1.3.7 残余应力对硬度的影响
1.4 残余应力检测技术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 残余应力无损检测技术
2.1 纳米压痕法
2.1.1 纳米压痕技术概述
2.1.2 纳米压痕技术的理论方法
2.1.3 纳米压痕仪
2.1.4 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
2.2 拉曼光谱法
2.2.1 拉曼光谱法的发展
2.2.2 拉曼光谱法的产生原理
2.2.3 拉曼光谱的特点
2.2.4 拉曼光谱技术
2.2.4 拉曼光谱仪
2.2.5 拉曼光谱检测残余应力的原理
2.3 磁测法
2.3.1 磁记忆检测法
2.3.2 磁噪声法
2.3.3 磁应变法
2.3.4 磁声发射法
2.4 超声波法
2.4.1 超声波法检测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2.4.2 超声波法检测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2.4.3 超声波应力检测系统
2.4.4 超声法应力常数标定
2.4.5 超声波法检测残余应力的特点
2.5 扫描电子声显微镜法
2.6 X射线法
2.6.1 布拉格方程
2.6.2 测定原理及方法
2.6.3 定峰方法及其他数据处理
2.7 中子衍射法
2.7.1 中子衍射法检测残余应力的发展现状
2.7.2 中子衍射法检测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2.7.3 中子衍射法检测残余应力的基本特点
2.8 曲率法
2.8.1 曲率法测量薄膜应力
2.8.2 曲率法测量涂层应力
参考文献
第3章 残余应力有损检测技术
3.1 机械法
3.1.1 盲孔法
3.1.2 剥层法
3.1.3 环芯法
3.1.4 剖分法
3.1.5 切槽法
3.1.6 切取法
3.2 云纹干涉法
3.2.1 光栅技术
3.2.2 面内位移与离面位移的光学测试原理
3.2.3 相移技术及其原理
3.2.4 应力检测
参考文献
第4章 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的应用
4.1 残余应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4.1.1 纳米压痕法的应用
4.1.2 拉曼光谱法的应用
4.1.3 磁测法的应用
4.1.4 超声波法的应用
4.1.5 扫描电子声显微镜法的应用
4.1.6 X射线法的应用
4.1.7 中子衍射法的应用
4.1.8 曲率法的应用
4.2 残余应力有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4.2.1 盲孔法的应用
4.2.2 环芯法的应用
4.2.3 云纹干涉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残余应力的调控与消除
5.1 热处理法
5.1.1 热处理法的原理
5.1.2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5.1.3 应用实例
5.2 机械法
5.2.1 振动时效
5.2.2 锤击
5.2.3 过载处理
5.3 爆炸法
5.3.1 爆炸法的原理
5.3.2 爆炸法的工艺与特点
5.3.3 爆炸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5.3.4 应用实例
5.4 超声波冲击法
5.4.1 超声波冲击法的原理
5.4.2 超声波冲击法的工艺与特点
5.4.3 超声波冲击法的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