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从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很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大多数人认为,汉字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经过长期摸索、反复试用,逐步完善起来的、约定俗成的汉字体系,绝不会是一人所创。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从甲骨文开始,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阶段。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用来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文字。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小篆是秦朝灭六国后,统一使用的文字。
汉字在演变中,逐渐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是音、形、义结合的文字,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汉字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著作,比较著名的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其中《方言》全称是《□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共13卷,总汇了从先秦到汉代两个时代的方言。《康熙字典》是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它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