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浪的传播与变形
近岸区由于水深较浅,波浪及波生流对海底泥沙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波浪是航道港池的淤积、岸滩侵蚀、构筑物基础淘刷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波浪能量由深水区分布在较深水体被压缩至近岸区较浅水体内,能量密度急剧变化,对近岸区构筑物作用力较大,为构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工程构筑物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设计波要素。
通常,深水区由于水底对海表面波浪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同时因距离岸线较远,受岸线形状影响小,因此,一般情况下,深水波浪因受干扰因素较少,距离较近的不同测站间的资料相关性相对较好。同时,深水波也较容易通过观测或者预报等手段获取。但深水波传到近岸区拟建工程地点过程中,波浪要素会发生演变,甚至破碎,本章主要围绕波要素的演变过程展开介绍。
波浪一般不是正向入射海岸,且近岸海底地形也是不规则的,要实现精确分析波浪在浅水区的变形,需要采用三维手段,一般难以给出解析解。为了简单起见,本书仅给出简化地形条件下,基于微幅波理论的二维波浪传播变形。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波浪传播变形,本章最后一节简要介绍与分析了目前工程界较为常用的几种类型的波浪传播变形数值模型。
4.1 波浪在深水中的弥散与传播
当海面的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风浪在离开风区后继续向前传播,其波谱所包含的频率范围和能量将不断变化。随着传播距离增大,风浪逐渐转化为涌浪。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风浪的频谱范围宽广,从周期为0.1S的短周波到周期为15~20S的长周波都有显著能量分布,但典型涌浪频谱范围窄得多,其波形接近于简单的余弦波。涌浪在传播过程中的显著特点是波高逐渐降低,波长、周期逐渐变大,从而波速变快。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实际海水存在黏性,使得波浪能量不断消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弥散和角散作用所致。实际的海浪可视为由许多不同周期和振幅的组成波构成。这些组成波在传播过程中,周期大的波速快,周期小的波速慢,于是使原来叠加在一起的波动分散开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