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欬论经旨 治虫新方 风劳鼓病论合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43082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内容包括:欬论经旨卷一、欬论经旨卷二、欬论经旨卷三、甘草干姜汤方、射干麻黄汤方、皂荚丸方、厚朴麻黄汤方、泽漆汤方、麦门冬汤方、桔梗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赵氏日:膈上表分也,病痰满喘欬乃在表之,三阳皆郁而不伸极,则化火冲动,膈上之痰吐发。然膈间之伏饮,则留而不出,因其不出,则三阳之气虽动,尚被伏饮所抑。足太阳经屈而不伸,乃作寒热,腰背疼痛,其经上至目内眦,故目泣自出。足少阳经气属风火之化,被抑不散,并于阳明,屈在肌肉之分,故振振身啁而剧也。是条首以痰言,末以饮言,二者有阴阳水火之分。痰从火而上,熬成而浊,故名日痰饮。由水湿留积不散而清,故名日饮,亦是五行水清火浊之义。 
  欬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芜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于背寒冷;如掌大,论其俞之处,明其背之非尽寒也。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欬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赵氏曰:胁下为厥阴之支络,循胸出胁下,足厥阴脉布胁肋,而缺盆是三阳俱入,然独足少阳从缺盆过李胁,便留胁下,阻碍厥阴。少阳之经络,不得疏通,肝苦急,气不通,故痛。少阳上引缺盆,故欬嗽则气攻冲,其所结者通而痛辄已,一作转甚,如上条欬而痛同也。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沈(沉)者,有留饮。 
  赵氏日:胸中者,肺部也。肺主气,以朝百脉,治节出焉。饮留胸中宗气,呼吸难以布息。故短气,气不布,则津液不化,而膈燥,是以渴也。足厥阴肝,藏之筋束骨而利关节,其经脉上贯于膈,而胆之经亦下胸中贯膈。夫饮者,即湿也。其湿喜流关节,从经脉流而入之作,四肢历节痛,留饮水类也,所以脉亦沈(沉)也。 
  赵氏日:心肺在上,主胸中阳也。支饮乃水类,属阴,今支饮上入于阳动肺,则欬动心,则烦抟击膈气见痛。若阳虚不禁,其阴之所逼者,则营卫绝。而神亡为之卒死矣。不卒死,犹延岁月,则其阳不甚虚,乃水入于肺,子乘于母所致也。久欬数载,其脉弱,有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作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赵氏曰:三脉固为支饮之欬,然而诸邪之病皆不越此。《内经》日:久病脉弱者生,实大者死。又脉大则病进。盖弱脉乃邪气衰,实大乃邪气盛。久病者正气已虚,邪气亦衰,虽重可治。 
  ……
展开
目录
欬论经旨
欬论经旨卷一
欬论经旨卷二
欬论经旨卷三
甘草干姜汤方
射干麻黄汤方
皂荚丸方
厚朴麻黄汤方
泽漆汤方
麦门冬汤方
桔梗汤方
越婢加半夏汤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附方
千金甘草汤
括蒌薤白白酒汤方
十枣汤方
小青龙汤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
姜细辛半夏汤方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
仁汤方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
黄汤方
欬论经旨卷四
小青龙汤
小柴胡汤
猪苓汤
风劳鼓病论
风劳鼓病论卷一
中风
风劳鼓病论卷二
虚劳
诸名家议论(仅摘录切要
可法者)
五痨六极七伤
劳伤形证
治虚损劳瘵选方
四君子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八味丸
金刚丸
煨肾丸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六味丸
逍遥丸
坎离既济丸
人参养荣汤
三白广生汤
五汁膏
清骨散
大菟丝子丸
补中地黄汤
保和汤
圣愈汤
补肝汤
柴胡疏肝汤
调中益气汤
调荣养卫丸
鹿胎丸
十四味建中汤
麦煎散
补血养阴丸
清离滋坎丸
滋阴清化丸
人中白丸
参苓建中汤
鳖甲散
河车丸
二仙胶
六君子汤
独参汤
理中汤
立效方
十痊丸
桃奴丸
葛可久治劳十方
保真汤
……
冶虫新方
附一、古今重量换算
二、古今容量换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