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与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158901
  • 作      者:
    孙立,张晓东编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与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与技术,内容包括固体生物燃料及生物质燃料化学,生物质热解原理及慢速热解、常速热解、快速热解技术,生物质气化原理及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生物质燃气净化、燃烧和燃气动力装置等内容。
  《生物质热解气化原理与技术》可供从事生物质热化学转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水分的存在使生物燃料中可燃物质含量相对降低,降低了燃料发热量。水分含量过大时还会影响燃料燃烧,使其着火比较困难,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加大。~般来说,热解气化工艺希望使用水分含量较低的原料以保证热化学操作的稳定,但水分参与反应有时会提高气体产物的质量。在生物质压缩成型过程中,水分含量对于成型质量也至关重要,必须将含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得到质量较好的颗粒燃料。
  7.灰分
  灰分是燃料中不可燃烧的杂质。在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后,燃料中矿物质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变成灰分。灰分来自于原料中矿物质,但其组成或质量与原料中矿物质不完全相同。灰分可以分为外部杂质和内部杂质,外部杂质是在收获、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沙和泥土等,内部杂质是生物质本身所包含的矿物质成分,如硅铝酸盐、二氧化硅和其他金属氧化物等。
  二、燃料工业分析成分
  燃料的工业分析成分包括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四项,其中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是表征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生物质热解实际上就是以挥发分及其衍生物,或者以析出挥发分后的木炭作为目标产品的。在生物质气化工艺中,挥发分也扮演着比在煤炭气化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1.挥发分
  干燥的生物燃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析出的气体物质称为挥发分。挥发分不是以即有状态存在于燃料当中,而是在燃料加热中形成的。挥发分由各种有机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可燃气体和少量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气体组成。挥发分在数量上不包括燃料中游离水分蒸发的水蒸气。挥发分的含量多少与燃料中有机质组成和性质有密切关系,挥发分离的燃料易于着火,燃烧稳定但火焰温度较低。燃料挥发分含量对于热化学转换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2.固定碳
  对生物燃料加热,使挥发分析出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称为木炭(或半焦),木炭中含有的碳元素称为固定碳。木炭质量减去灰分质量,就是固定碳质量。固定碳是相对于挥发分中的碳而言的,是燃料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固定碳需在较高温度下才能着火燃烧,所以固定碳含量越高,越难以燃烧和燃烬。
  三、生物燃料的生物化学成分
  生物质含有的碳、氢、氧元素并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组成各种大分子的聚合物。一般来说,生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少量的灰分和提取物组成,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则是由碳水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合成的。在温度较低(500℃以下)的热化学过程中,它们的热解行为影响了反应方向和产物生成。而在温度更高的气化和燃烧中,它们的化学结构完全被打碎,不再显著地影响反应过程。
  1.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纯纤维素是无色无味的白色丝状物,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溶于浓盐酸和浓硫酸,也可以酸水解降解、氧化降解、碱性降解、微生物降解、热降解和机械降解。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发展
一、基本技术形式
二、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意义
一、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二、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特点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固体生物燃料
第一节 固体生物燃料的种类
一、固体生物燃料的分类
二、木本生物质
三、草本生物质
四、果实类生物质
第二节 中国的固体生物燃料资源
一、木本生物质资源
二、草本生物质资源
三、固体生物燃料的资源总量
第三节 固体生物燃料预处理
一、原料打捆收集
二、原料切削和粉碎
三、原料干燥
四、原料成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物质燃料化学
第一节 生物燃料化学成分
一、燃料元素成分
二、燃料工业分析成分
三、生物燃料的生物化学成分
第二节 生物燃料成分测量
一、燃料成分分析基准和换算
二、采样和试样制备
三、工业分析方法
四、元素分析方法
五、生物化学组成分析方法
第三节 典型生物燃料的化学成分
一、元素成分
二、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
三、生物化学成分
第四节 生物燃料的热值
一、高位热值和低位热值
二、热值测量方法
三、门捷列夫估算公式
四、典型生物燃料的热值
第五节 生物燃料的灰特性
一、灰的成分
二、灰熔点
三、灰熔融性测试方法
四、部分生物燃料的灰熔点
第六节 生物燃料的物理特性
一、生物燃料的密度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
三、燃料颗粒的流动性
四、生物燃料的热学特性
第七节 生物燃料与化石燃料特性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物质热解原理与过程
第一节 生物质热解原理
一、生物质热解过程
二、影响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因素
三、生物质热解的主要工艺类型
第二节 热解过程中生物燃料的表现
一、热重分析简介
二、等速升温热解现象
三、等温热解现象
第三节 生物质热解表观动力学
一、从热重曲线求解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二、热解动力学参数
第四节 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模拟计算
一、Miller模型简介
二、等速升温热解模拟计算
三、等温热解动力学模拟计算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生物质慢速热解(炭化)
第一节 慢速热解过程
一、慢速热解的工艺阶段
二、慢速热解的产物
三、影响慢速热解的因素
第二节 慢速热解装置
一、自热型炭化窑
二、连续运行炭化炉
三、外热式干馏设备
四、内热立式干馏设备
第三节 木炭性质和用途
一、木炭的性质
二、木炭的用途
第四节 活性炭生产和应用简介
一、活性炭的性质
二、活性炭的活化方法
三、活性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生物质常速热解
第一节 常速热解工艺条件
一、常速热解工艺
二、常速热解中的主要反应
三、常速热解工艺的主要优点
第二节 常速热解产物
一、固体产物
二、液体产物
三、气体产物
四、常速热解中的物质平衡
第三节 常速热解工艺和设备
一、管式热解反应器和应用实例
二、回转炉热解反应器和应用实例
三、常速热解的炭化装置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生物质快速热解
第一节 快速热解工艺
一、快速热解的工艺条件
二、工艺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典型快速热解工艺
一、鼓泡流化床反应器
二、循环传输床反应器
三、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四、烧蚀反应器
五、旋转锥反应器
六、真空移动床反应器
第三节 生物油的性质和应用
一、生物油的性质
二、生物油的应用
三、生物油的精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生物质气化原理与过程
第一节 生物质气化过程和工艺类型
一、生物质气化过程
二、气化剂
三、气化装置的类型
第二节 气化反应的物理化学基础
一、主要的化学反应
二、气化反应的热效应
三、气化反应的化学平衡
四、气化反应动力学
第三节 气化工艺的计算和指标
一、气化系统的物质平衡
二、气化系统的能量平衡
三、气化过程的主要指标
第四节 生物质燃气
一、燃气组分
二、生物质燃气的基本性质
三、理论空气量和理论烟气量
四、与典型工业燃气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固定床气化炉
第一节 固定床气化炉原理
一、上吸式气化炉
二、下吸式气化炉
第二节 燃料层中气化反应
一、燃料层中反应过程
二、氧化层的高度
三、还原层
四、固定床气化的自平衡机制
五、燃料性质对炉内过程的影响
第三节 固定床气化炉设计要点
一、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二、炉膛形状
三、主要设计参数
四、加料和除灰方式
五、炉排
第四节 固定床气化炉工程实例
一、上吸式气化炉实例
二、下吸式气化炉实例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流化床气化炉
第一节 流态化原理
一、气固流态化
二、流化床的特点
三、颗粒的流化特性
第二节 流化床中的气化过程
一、流化床气化炉类型
二、流化床中的气化机制
三、流化床气化炉的燃空当量比
四、流化床气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流化床气化炉设计要点
一、流态化参数的选择
二、鼓泡流化床气化炉结构
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的结构
第四节 流化床气化炉工程实例
一、鼓泡床气化炉工程实例
二、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工程实例
三、双流化床气化炉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生物质燃气净化
第一节 燃气中杂质的测定
一、燃气中总杂质的测定
二、燃气中焦油和灰尘量的分别测定
第二节 焦油形成和裂解
一、焦油的形成
二、焦油的裂解
三、焦油裂解装置
第三节 燃气净化设备
一、机械式净化设备
二、过滤式净化设备
三、洗涤式净化设备
四、电捕焦油器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燃气燃烧与热应用
第一节 气体燃料燃烧
一、气体燃料燃烧形式
二、热着火和强迫点燃
三、预混可燃气体中火焰传播
四、火焰的稳定性
第二节 燃气燃烧器
一、扩散式燃烧器
二、大气式燃烧器
三、完全预混式燃烧器
第三节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一、气化站
二、燃气输配管网
三、户内燃气系统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燃气动力装置
第一节 活塞式燃气内燃机
一、活塞式内燃机工作过程
二、内燃机热力循环
三、燃气机的性能指标
第二节 生物质燃气机的改装
一、燃气供应系统
二、配气机构
三、点火系统
四、燃烧室结构
第三节 燃气轮机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一、燃气轮机原理
二、燃气轮机热力循环
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第四节 斯特林发动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符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