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传承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11604
  • 作      者:
    李郑生,郭文,郭淑云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振华,男,1924年生,河南洛宁人。中共党员。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医大师。
  李振华从事医疗七十载。长于治疗热性病和内科杂病,尤其重视脾胃学说,对脾胃病、伤寒、湿病、鼓胀、胸痹、心悸等。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倡导“文理通,医理通、哲理通”的中医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传承集》系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及其弟子所编。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上篇学术思想篇,总结李老的学术观点、养生思想、用药特色。中篇临证经验篇。结合一些典型案例,介绍李老治疗脾胃及疑难杂症的经验。下篇跟师感悟篇,收录传承人在医术、医德、学医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体会。
  《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传承集》理论与实践兼顾,可供中医临床人员,硕博士研究生提高理论认知与诊治能力参考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2009年腊月二十八,我父亲突患重病,不省人事。县医院婉拒治疗,院方已下病危通知,说能够活过两天都很难。我连夜赶回去,只见家父奄奄一息,高烧40℃,不禁潸然泪下。第二天早上,我给李老打电话,家父服了他开的药后,出了一身微汗,神志清醒了,高烧很快退了下来。这给我内心极大的震撼!自那时起,我内心就有一种学习中医的冲动,我感觉中医太神奇了。
  2010年春节,我去拜访李老,谈话间,他谈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拟出版反映他医学人生的书籍。我毛遂自荐,愿帮助他整理。李老听后很高兴,但又担心我没有中医基础,不能把他的学术思想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我也感到忐忑不安。我常常一边把李老口述的东西整理出来,一边抓紧时间学习常用中药及中医基本理论。2011年10月份《走近国医大师李振华》一书出版,深受广大中医药同行和爱好者的青睐。
  令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整理该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跟李老学习的过程。使我对学习方法和中医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李老见我学医心切,要求我学习中医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学医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学乃仁人之术,医者必具仁人之心,治病救人,刻苦钻研,勤求古训,方可学有所成。
  第二,学好中医基本理论。重点学习四大经典著作。《内经》中的阴阳五行、藏象、诊法、治则、经络等都要重点掌握,进而树立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观念。通过学习《伤寒论》,要掌握其辨证的恒动的论点。学习《金匮要略》,李老特别强调要背诵并理解其中警句。如“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学习温病,李老要求熟读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温热病篇》、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名著。
  学习方剂,要把学习现代方剂学和《汤头歌诀》结合起来,掌握方剂的君臣佐使,理解它的相反相成,达到对立的统一。对有效的处方,要达到熟悉,记住方义组成与主治功能、君臣佐使,明白它的主药是什么。
  学习药物,要把学习中药学和《药性赋》结合起来,明确药物的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副作用等。比如酸易人肝、咸易入肾、苦易人心、甘易人脾、辛易入肺,以及归经和走上或走下。又如药物的寒、温到什么程度,都要认真掌握。
  学习脉学,李老让我看《濒湖脉学》,结合脉诊。遇到有患者求治,他有意识地给我讲解患者的舌脉、病因、病机等,并手把手教我如何摸脉。我白天跟他抄方,学摸脉,晚上躺在床上看书,自感进步挺快。李老常提问我,有时我结合李老的问诊,摸出患者左手寸脉沉细无力,诊断出患者的心脏功能弱,李老也很高兴,鼓励我要多学摸脉。李老说虽然脉象只是中医四诊其中一项,甚至有时需要舍脉从症,然而切脉之后,一般可知病犯何逆,因此脉诊不容忽视。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中华文化是中医学之本
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上篇 学术思想篇
李振华学术思想精要
李振华的中西医结合观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谈养生
发挥中医学治未病优势 造福人类

中篇 临证经验篇
治疗胃痛的经验
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药
治疗暑温的经验
论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痛的病机与证治
治疗黄疸的经验
李老临证思辨特点的研究
从脾论治紫癜
治疗水肿的经验
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验案四则
治疗泻痢验案两则
治疗心脏室性早搏的经验
治疗脏躁病经验
外感热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
治疗“时令病”经验
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治疗崩漏经验
治疗慢性肠炎的经验
治疗梅核气经验
治疗慢性胃炎用药体会
治疗肝硬化经验点滴
治疗偏枯的经验
治疗冠心病经验
治疗急性脑出血验案一例
治疗乳癖经验
治疗哮喘经验
治疗内伤发热、失音的经验
胃脘痛辨证规律探讨
李老辨证思维方法选析
从肝脾胃失调论治复发性口疮
运用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论治中医脑病的体会
治疗中风病临床经验
从脾论治脂肪肝学术思想探讨
辨治单纯性肥胖病验案1则
治疗肝病临证经验撷菁
活用温中方治疗关格
温中健脾除湿通络治疗顽痹经验
健脾除湿、清热通络治疗痛风的经验
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寒痹
健脾除湿疏肝活血法治疗不孕症
治疗小儿典型感冒一例
治疗荨麻疹的经验
辨治少阳病经验
健脾温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肌衄治验两例
丹毒合并风疹治验一例
运用桂枝的经验
跟随李老临证撷菁
“心脾同治”法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体会
治疗外感病十法
治痹证验案一则
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
艾滋病诊治体会
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
辨治梅核气经验解析
从脾辨治肥胖病验案两则

下篇 跟师感悟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