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能源汽车概述<br /><br />1.1 新能源汽车背景与发展历史<br /><br />1.1.1 背景<br /><br />1.1.2 发展历史<br /><br />1.2 新能源汽车分类<br /><br />1.3 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与优势<br /><br />1.3.1 纯电动汽车<br /><br />1.3.2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br /><br />1.3.3 燃料电池汽车<br /><br />1.3.4 氢能汽车<br /><br />1.3.5 清洁替代燃料汽车<br /><br />1.4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br /><br />1.4.1 能源多样化与地域化<br /><br />1.4.2 驱动电气化<br /><br />1.4.3 技术平台化与系统化<br /><br />1.4.4 能源结构去碳加氢转变<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br /><br />2.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br /><br />2.1.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背景<br /><br />2.1.2 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br /><br />2.1.3 混合动力汽车定义与特点<br /><br />2.2 混合动力汽车组成与分类<br /><br />2.2.1 混合动力汽车组成<br /><br />2.2.2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br /><br />2.3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能量管理模式<br /><br />2.3.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br /><br />2.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br /><br />2.3.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br /><br />2.3.4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br /><br />2.4 混合动力汽车典型车型<br /><br />2.4.1 车型实例一(本田CR―Z)<br /><br />2.4.2 车型实例二(丰田Prius)<br /><br />2.4.3 车型实例三(雪佛兰Tahoe Hybrid)<br /><br />2.4.4 其他车型<br /><br />2.5 设计目标与定位目标及定位<br /><br />2.5.1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选型<br /><br />2.5.2 车辆动力学指标<br /><br />2.5.3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br /><br />2.6 系统化平台化发展<br /><br />2.6.1 系统化平台化简介<br /><br />2.6.2 系统化平台化特点<br /><br />2.6.3 系统化平台化关键技术<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第3章 纯电动汽车<br /><br />3.1 纯电动汽车概述<br /><br />3.1.1 纯电动汽车特点<br /><br />3.1.2 纯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br /><br />3.1.3 纯电动汽车分类<br /><br />3.2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br /><br />3.2.1 纯电动汽车组成<br /><br />3.2.2 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br /><br />3.2.3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br /><br />3.2.4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br /><br />3.3 纯电动汽车典型车型<br /><br />3.3.1 车型实例一(日产Leaf)<br /><br />3.3.2 车型实例二(比亚迪E6)<br /><br />3.3.3 车型实例三(雪佛兰V01t)<br /><br />3.3.4 其他车型<br /><br />3.4 微型纯电动汽车<br /><br />3.4.1 微型纯电动汽车需方市场<br /><br />3.4.2 微型纯电动汽车供方市场<br /><br />3.4.3 微型纯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方态度<br /><br />3.4.4 微型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意义以及相关建议<br /><br />3.5 系统化平台化发展的关键技术<br /><br />3.5.1 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化<br /><br />3.5.2 底盘结构平台化<br /><br />3.5.3 能量存储系统平台化<br /><br />3.6 总结与展望<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第4章 燃料电池汽车<br /><br />4.1 燃料电池汽车概述<br /><br />4.1.1 燃料电池汽车结构<br /><br />4.1.2 DC/DC变换器<br /><br />4.1.3 辅助电池<br /><br />4.1.4 超级电容<br /><br />4.2 燃料电池概述<br /><br />4.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br /><br />4.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本原理<br /><br />4.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结构<br /><br />4.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br /><br />4.4 燃料电池汽车整体设计<br /><br />4.4.1 车体总成设计<br /><br />4.4.2 水热量管理系统设计<br /><br />4.4.3 燃料电池汽车底盘设计<br /><br />4.5 氢燃料的供应与存储<br /><br />4.5.1 氢燃料供应的基础设施<br /><br />4.5.2 车载纯氢的储存<br /><br />4.6 燃料电池汽车典型车型<br /><br />4.6.1 车型实例一(本田系列)<br /><br />4.6.2 车型实例二(奥迪Q5 HFC)<br /><br />4.6.3 其他车型<br /><br />4.7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br /><br />4.7.1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存在的问题<br /><br />4.7.2 燃料电池汽车展望<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第5章 代用燃料汽车<br /><br />5.1 代用燃料汽车概述<br /><br />5.1.1 车用替代燃料发展趋势<br /><br />5.1.2 代用燃料的分类<br /><br />5.1.3 代用燃料的基本要求<br /><br />5.2 气体燃料汽车<br /><br />5.2.1 天然气汽车<br /><br />5.2.2 氢能发动机汽车<br /><br />5.3 液体燃料汽车<br /><br />5.3.1 甲醇混合燃料汽车<br /><br />5.3.2 乙醇混合燃料汽车<br /><br />5.3.3 生物柴油汽车<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第6章 其他新能源汽车<br /><br />6.1 太阳能汽车<br /><br />6.1.1 太阳能简介<br /><br />6.1.2 太阳能汽车简介<br /><br />6.1.3 太阳能汽车的发展历程<br /><br />6.1.4 典型车型介绍<br /><br />6.1.5 总结与展望<br /><br />6.2 二甲醚汽车<br /><br />6.2.1 二甲醚的基本知识<br /><br />6.2.2 二甲醚汽车的基本知识<br /><br />6.2.3 二甲醚汽车的发展历程<br /><br />6.2.4 典型车型介绍<br /><br />6.2.5 总结与展望<br /><br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