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认识范畴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0584
  • 作      者:
    李永红,赵洪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永红,女,1975年生,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两课”教育。
  
  赵洪武,男,1970年生,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干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特别关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文库:技术认识范畴研究》从古代、近现代再到当代,对技术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历史关照,疏理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实践观、现象学技术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的技术实践观。同时,对J.杜威的“五步思维”模式、C.米切姆的技术认识过程模式,J.Ger0设计的“情境FBS模式”、J.C.皮特的“MT模式”、P.克罗斯的结构-功能认识模式等技术认识模式进行了论述,基本揭示出技术认识的演化发展过程。从认识论角度,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系统性论述。最后,从范式、内容、方法、发展方向等方面纲要性地探究了技术认识论未来发展趋向。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文库:技术认识范畴研究》:
  作为部门的哲学的技术哲学,它的真正问世,在于哲学中的实践取向压倒理论取向,在于意识到技术在形上意义上高于科学(而不是科学的应用),技术比科学有更漫长的历史和最深刻的人性根源。马克思在这一传统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马克思是实践哲学的创始者;其次,他认为正是技术这种物质力量决定了物质生产的方式;最后,他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但真正把这种哲学确立起来的是海德格尔。第一,海德格尔以实践取向取代理论取向,他在《存在与时间》中很详细地描述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首先是一种操作的关系,其次才是认识观照的关系。第二,海德格尔充分认识到技术是一种起支配和揭示作用的本质,他提出技术也是真理的开显方式,现代科学的本质在于现代技术。第三,海德格尔是第一个把技术提到哲学最重要位置的哲学家,他说现代技术是形而上学的完成形态。由于强调技术是一种现象,是构成现代性中较本质的东西,因此,现象学的哲学传统给了技术哲学以强大的哲学背景的支持,正像分析哲学支持科学哲学那样。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逐步把“实践”的问题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有借此改造传统哲学的趋势。技术作为一个基本的实践活动已经受到关注。作为技术实践的实践哲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马克思的技术实践论、现象学的技术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的技术实践观。一、马克思的技术实践论马克思在对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技术实践论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人的实践活动做出了超越前人(包括费尔巴哈)的解释。他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实践活动是人类最根本的活动。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理性的人,更重要的是,人首先是劳动的人,实践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以前的哲学时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他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政治性的根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实践概念。与亚里士多德传统不同,马克思并没有把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物质生产劳动与涉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实践区分开来,反而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一种广义的实践。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技术认识基础概念与研究模式
第一节 技术认识基础概念
一、技术理论
二、技术解释
三、技术规则
四、技术问题
五、技术预测
六、技术评价
七、技术设计
八、技术发明
九、技术功效
十、技术进化
第二节 技术认识模式
一、国内学者提出的技术认识模式研究
二、国外学者提出的技术认识模式研究
三、现代技术认识模式研究
第三节 技术认识的本质
一、技术认识的本质
二、“二元论”与“三元论”中的技术

第二章 技术知识
第一节 技术“知识说”
一、何为技术?
二、技术“知识说”
三、技术知识的二重性
四、技术知识的动态观
第二节 技术知识及其特点
一、技术知识特点
二、技术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认知特点
三、不同于科学知识的技术知识形式
第三节 技术知识的分类与整合
一、技术知识的分类
二、技术知识和标准化问题
三、技术知识的整合
第四节 技术知识的价值
一、知识的价值
二、技术与价值
三、技术知识的认知价值

第三章 技术实践
第一节 技术实践的哲学渊源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技术”与“实践”
二、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技术”与“实践”
三、“技术实践”概念的提出
四、技术实践与科学实践的异同
第二节 技术的实践本性
一、技术的实践性
二、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三、技术的理论性
四、技术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三节 技术哲学的实践导向
一、马克思的技术实践论
二、现象学的技术实践观
三、实用主义技术实践观

第四章 虚拟认识论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
一、发展过程
二、语义分析
三、类别
四、特征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认识论意义
第二节 虚拟认识
一、虚拟认识的思想渊源
二、虚拟认识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三、虚拟认识的本质与模式
四、虚拟认识论的意义
第三节 虚拟实在的本质分析
一、实在
二、虚拟实在的本质分析
第四节 虚拟实践
一、虚拟实践
二、虚拟实践与技术实践的关系

第五章 技术认识的经验转向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一、技术认识与经验
二、技术认识何以可能?
三、如何理解经验转向?
四、对经验转向的几点共识
第二节 技术认识论的经验转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