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办设计公司的初期,住宅设计占到业务的主要部分,原因其实非常必然与简单:政府投入的公共项目一般落不到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我们头上,而聪明的开发商会很好地利用我们这些性价比很高的小设计公司。
在2008年以前,我们基本上都是设计中高端的居住项目以及类似WK这样的大型开发商的前期研究,涉及的项目并没有摆脱当时那个房地产大好的年代而主要都是为富人服务,因为我们也没有超越社会的能力——几乎没有人可以超越社会地活着,尽管你知道你生活在一个嚣张的社会里,可依然无济于事。
然后我设计了无数自己买不起的房子,也曾沾沾自喜地炫耀我的房子比隔壁卖贵了两千块,也曾经鄙视那些在跟我谈豪宅的时候说厨房7平方米够了的老专家。我那时候基本上觉得主卧室没有25个平米的净面积根本不是人住的(不算厕所、更衣什么的),300平米的房子也就只有三个卧室,还得省着点设计。
2004年,我们公司开始进入居住研究阶段。主要是觉得自己设计住宅的水平已经很牛了,对当下的一些住宅设计现状(包括法规)非常不满,并对在中国很容易形成的单一化住宅设计模式表示愤慨。但是苦于无法像外交部那样对不满和愤慨提出严正声明及强烈抗议,那么无法外交只好内交,就开始自己在工作室内部进行特型住宅及住区发展的可能性研究——比如我对当时的时髦概念如空中花园、造镇、小户型、新城市主义、住宅节能的兴趣浓厚,当然这些研究都是很局部和片面的,难以有理论支撑及自成体系——但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一定不”的事情说“不一定”了。
公司项目不忙的间隙,一些粗浅片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出台,然后大家想弄成一本集子。一次下午茶的机会让一个台湾朋友给参与起个名字,他看到我们的语言和图纸都不像传中的建筑师应有的学院派而且毫无主题,就说叫HOUSE CHATTING吧。Chat这个单词还是开始上网聊天的时候学的,觉得很贴切,于是就在后来的几年里连做了两期。
……
展开
—— 音乐人 央吉玛
这些年我和佳晶闲聊过无数次咖啡、旅行、拍照,但唯独没有聊过他的工作,我想也许是建筑师这份工作把他累得够呛吧。一个作品少不了要搞几年,不同于我们这些一蹴而就的艺术作品,发生得快,消费得也快。而建筑物终归不同,完成后一直就伫立在那里了,好的坏的都要承担着。我原来以为,这家伙多少年也没有和我聊过建筑的事儿,是想在压力之外留些轻松自由。可现如今,他还是说话了,还假装心虚故意问“谈点建筑好不好”?我这才看出来,原来“不谈建筑”是因为了那种“近乡情更怯”的复杂难言,毕竟不止是工作,是他的热爱,避而不谈?难呐。
—— 艺术家 马良
如果你认识张佳晶很久了,你完全不用去读他的文字,因为这些酸甜苦辣的苦逼悲催中却依旧保持着经久不衰、自强不息的积极乐观的建筑师故事你一定都是知道的。不过隔三岔五想这哥们儿了,还是要翻一段出来读读,然后打个电话给他,继续交流一下苦逼的经验,顺便让他的热情感染下你。如果你不认识张佳晶,那你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然后你也就读懂他了。
—— 建筑师 一村
这是一本像微型自传的微型作品集或者说像微型作品集的微型自传:没有豪迈的宣言,只有张佳晶一个人在那里絮叨;没有范型和手法,有的是张佳晶不断的挣扎和扑腾。就像张佳晶的建筑里会有一种野路子的生猛那样,他的文字也带着揶揄与质疑的大胆,以及,不太容易察觉的温柔和不肯罢休的坚持!
—— 自由撰稿人 城市笔记人
建筑师就是一个始终活在痛苦当中的理想主义者。
——Yinji
老张设计的赛纳维拉曾经是赵宝钢电视剧《奋斗》的背景建筑。佟大为走来走去的那个跃层,就是老张同学设计的。可惜,老张当时害羞,没有上镜头。不然,就是当下的建筑优而演的第一位了……当年看了电视剧的镜头,还是觉得北京终于有了现代干净点的住宅楼了。
——建筑民工
老张的文字真透气,不知不觉就读完了!
——木土mu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