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 我们共同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17616
  • 作      者:
    徐卫东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卫东,浙江省宁波市人。宁波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文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持“国学素养提升”“国学经典与交往智慧”等多个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主持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国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和“传承优秀传统,重构古诗文声情教学新模式研究”“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等省、市教科规划课题,课题成果获宁波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甬城国学堂特聘教授,宁波文化百科大讲堂、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联社科讲坛、宁波市社区教育讲师团讲师。每年应邀为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幼校长(园长),教师,大、中学生,社区群众等开设“对话经典阅读”“国学中的人际交往智慧”“国学经典导读”“古诗吟诵”“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曹雪芹:中国女性的伯乐”等讲座几十场。荣获“宁波市社科普及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内容主要包括:国学的内涵、特性、意义、方法,诗与志、用、礼、乐,古诗吟诵艺术,听孔夫子上课,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现实需要老庄,儒道之外说诸家,史学经典导读,传统戏曲的特性,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红楼梦》:传统小说的“叛逆者”,国学中的人际交往智慧。
  1、内容上,与常见的国学专著不同。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一般的资料性、记忆性知识不讲或少讲,增加了一般国学书中没有的古诗读诵吟唱艺术和诗歌、戏曲、小说的特性解读等,更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兴趣的和教学实际,适合作为教师的国学培训教材。
  2、写作上,与一般的教材不同。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采用通俗的文字和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既展示教学的实情,也增加阅读的趣味,读来比专家学者的国学书更亲切、更鲜活,更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阅读。作者主持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国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此书为课题研究成果)。负责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提升》培训项目,这2年每年平均为中小学教师开办6期国学培训班,每年学员600人以上,本书将作为该培训项目的唯一教材。作者为甬城国学堂特聘教授和宁波文化百科大讲堂、天一讲堂、社科讲坛、宁波市社区教育讲师团讲师,每年为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企事业职工,中小幼校长(园长)、教师,大、中学生,社区群众做国学讲座几十场,讲座也在宁波电视台播出,今年还可能成为宁波市的网络课程,因此已具有一定影响力。
展开
目录
第一讲&nbsp;拨开迷雾话国学”<br /><br />第一课&nbsp;雾里看花:国学和国学教育的内涵-<br /><br />第二课&nbsp;兰竹与玫瑰:国学的特性一<br /><br />第三课&nbsp;传统与传承:国学教育的意义<br /><br />第四课&nbsp;明理与塑形:学习国学的途径和方法<br /><br />第二讲&nbsp;读诵吟唱说诗教<br /><br />第五课&nbsp;韵律与绘画: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br /><br />第六课&nbsp;学《诗》以致用<br /><br />第七课&nbsp;归来兮,诗教传统<br /><br />第八课&nbsp;古诗吟诵――消逝的天籁之音<br /><br />第三讲&nbsp;走近圣贤看诸子<br /><br />第九课&nbsp;听孔夫子上课<br /><br />第十课&nbsp;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br /><br />第十一课&nbsp;我们需要老庄<br /><br />第十二课&nbsp;儒道之外说诸家<br /><br />第四讲&nbsp;亦史亦文读经典<br /><br />第十三课&nbsp;《尚书》――帝王的治国课&nbsp;本<br /><br />第十四课&nbsp;《春秋》的“微言大义”<br /><br />第十五课&nbsp;《左传》:史学和文学的典范<br /><br />第十六课&nbsp;亦邪亦正的杰作《战国策》<br /><br />第五讲&nbsp;光耀史学话巨著<br /><br />第十七课&nbsp;毛泽东一生青睐的历史巨著<br /><br />第十八课&nbsp;从司马迁的画像说起<br /><br />第十九课&nbsp;《史记》锻造民族精神<br /><br />第二十课&nbsp;《汉书》的爱国主义情怀<br /><br />第六讲&nbsp;姹紫嫣红说戏曲<br /><br />第二十一课&nbsp;中国传统戏曲的特性<br /><br />第二十二课&nbsp;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br /><br />第二十三课&nbsp;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br /><br />第二十四课&nbsp;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br /><br />第七讲&nbsp;多源共生话小说<br /><br />第二十五课&nbsp;中国传统小说的两大系统<br /><br />第二十六课&nbsp;中国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br /><br />第二十七课&nbsp;中国传统小说的文化内涵<br /><br />第二十八课&nbsp;曹雪芹:中国女性的伯乐<br /><br />第八讲&nbsp;国学经典与交往智慧<br /><br />第二十九课&nbsp;识人知己:人际交往的第一要务<br /><br />第三十课&nbsp;处下居后:人际交往的智慧定位<br /><br />第三十一课&nbsp;美言慎言:人际交往的说话智慧<br /><br />第三十二课&nbsp;倾听善听:人际交往的聆听智慧<br /><br />附录一“十三经”简介<br /><br />附录二“二十四史”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