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文典国学句典大全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36147
  • 作      者:
    雅瑟, 罗盘编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畅销书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文典国学句典大全集(超值金版)》上部国学文典包括:国学经典神话传说、国学经典名诗、国学经典名词、国学经典名曲、国学经典辞赋、国学经典散文、国学经典文论、国学经典小说这八个部分,按照朝代顺序将每一部分进行分类,把每一体裁在每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归纳出来,并在每一篇文典的后面都配上译文和赏析两部分。下部国学句典包括:声学启蒙名句、四书五经名句、国史典籍名句、诸子百家名句、经文集录名句、诗词曲赋文佳句、历史名人警句、妇孺皆知成语、中华世情俗语、民间百态谚语、妙趣横生歇后语、名句由来典故、智慧谐趣对联等十三个部分,涵盖了国学中最经典的古代哲学著作、经典诗文的选段以及成语、俗语、对联等,收录了中华经典文化中最具价值的名言名句。
展开
精彩书摘
  上部 国学文典
  一国学经典神话传说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18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精卫填海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卷三·北次三经·发鸠山》
  【译文】
  从神囷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长着白色的嘴巴、红色的爪子,它的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传说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她到东海游泳,被淹死没有回家,便化成了精卫鸟。它经常从西山口含树枝和石头去填东海。漳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东流入黄河。
  刑天舞戚
  【原文】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
  【译文】
  刑天与天帝为了争夺神位,进行了一场战斗,结果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上。刑天虽然没有头,仍不罢休,以两只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继续作战。
  夸父追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卷八·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译文】
  神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接近太阳的地方。这时夸父很渴,想要喝水,于是就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完了两条河水还是不解渴,又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在半路上就渴死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手杖,后来变成了一片桃林。
  西王母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山海经卷二·西次三经·玉山》
  【译文】
  从嬴母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玉山,这里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身形像人,豹尾、虎牙而且善于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她掌管着天下的灾祸及五刑残杀等事宜。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身形像狗,豹皮花纹,它的角像牛角。它的名字叫狡,它的叫声如同狗叫,哪个国家出现这种野兽,哪个国家就将五谷丰收。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长尾鸡,红色的羽毛。这种鸟名叫胜遇,以吃鱼为生,它的叫声像鹿鸣。哪个国家出现这种鸟,哪个国家将会发大水灾。
  【原文】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西王母》
  【译文】
  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并且戴着玉胜。她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这些鸟负责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在昆仑山的北面。
  【原文】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昆仑西王母》
  【译文】
  在西海的南面,流沙的边沿,赤水的后面,黑水的前面,屹立着一座大山,就是昆仑山。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尾巴有花纹,而尾巴上有许多白色斑点,这个神就住在昆仑山上。昆仑山的周围,被弱水汇聚的深渊环绕着。深渊的外边有座炎火山,一投进东西就会燃烧起来。山上有个神人,头上戴着玉制首饰,满口的老虎牙齿,有一条豹子似的尾巴,住在洞穴中,名叫西王母。这座山中世间万物应有尽有。
  大禹治水
  【原文】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共工臣相繇》
  【译文】
  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头,身体像蛇一样盘旋成一团。他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以供其食用。他只要张口一吐,那儿立即变成大沼泽,那臭味不是辛辣的就是很苦的,百兽中没有能居住这里的。大禹为了治水,杀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以致那里不能种植谷物;当地雨水又多,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去堵水,多次堵住,又多次塌陷,于是形成了大水塘。诸帝于是把它建成祭台。祭台在昆仑山的北面。
  【原文】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巧倕叔均》
  【译文】
  帝俊的后代是三身国的人。三身人生了义均,义均是最早的巧匠,从他开始人们会制作各种农具。后稷开始播种各种农作物。后稷的孙子叫叔均,这位叔均最先使用牛耕田。他在大比赤阴受封而建立了最早的国家。大禹和鲧最早使天下均衡地划分为九州。
  【原文】
  洪水滔天。鲧窃帝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鲧窃息壤》
  【译文】
  洪荒之时,到处是漫天大水。鲧便偷拿天帝的能自生自长的土壤用来堵塞洪水,但是他没有得到天帝之令。天帝派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后剖腹生下了禹,天帝便命令禹去治理洪水,划定天下九州。
  黄帝传说
  【原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山海经卷二·西次三经·峚山》
  【译文】
  从不周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峚山,这座山遍地是丹树,红红的茎干上长着圆圆的叶子,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子,味道甜甜的,吃了这种果子就不会感到饥饿。丹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稷泽。丹水中有许多白色的玉石。这里有玉膏,它的源头处急流奔涌,相传黄帝就服食享用过这种玉膏。这里还有一种黑色的玉石。用这涌出的玉膏,去浇灌丹树,经过五年的生长,丹树便能出光彩夺目的五色花朵,结出味道香甜的五色果实。黄帝还采取峚山中玉石的精华,投种在钟山的南面向阳的地方,便能生成瑾和瑜这两种美玉。这两种玉坚硬而纹理精密,润厚而富有光泽,五彩缤纷,刚柔相济。这种玉还可以用作祭祀天地鬼神的供品,君子佩带它可以防灾避邪。从峚山到钟山,相距四百六十里,两山之间都是水泽。这里有许多奇怪的鸟、怪异的兽、奇特的鱼,都是世间极为罕见的物种。
  【原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山海经卷二·西次三经·钟山》
  【译文】
  从峚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鼓,鼓长着人的面孔,龙的身形。它曾与一个叫钦的神联手把葆江杀死在昆仑山的南坡。黄帝因此发怒,便将鼓和钦一同杀死在钟山东边的崖。钦死后化成一只大鹗鸟。大鹗鸟体形像雕,全身是黑色的花纹,长着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老虎一样的爪子,它的叫声如同晨鹄啼叫。这种鸟一旦出现,天下就会战乱。鼓死后化成了鵕鸟,形状像鹞鹰,红色的爪子、直长的嘴巴、羽毛上有黄色的花纹、头是白色的。它的叫声同鹄的叫声相似,哪里出现这种鸟,哪里就会有大旱。
  【原文】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薄卢。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山海经卷五·中次三经·青要山》
  【译文】
  从敖岸山再往东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青要山。这里实际就是黄帝所秘密居住的地方。从青要山山顶向北可以看见一连串曲折迂回的河段,这里有很多驾鸟。向南远眺,可以看见墠渚。墠渚是禹的父亲鲧死后神化为黄熊的地方,这个国家有很多蜗牛和田螺。青要山由山神武罗主管。武罗神长着一副人的面孔,但全身长有如豹斑似的花纹,腰很小,齿很白,戴着金耳环,不时发时如玉器相击时的声音。这座山,适合女子居住。畛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鸟,名叫鴢,形状像鸭子,青色的身子,浅红色的眼睛,深红色的尾巴,吃了这种鸟肉,能使人生育旺盛,容易受孕生子。山上还有一种草,形状似兰草,方形的草茎,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根部像藁根,名字叫荀草,服用这种草,能使人皮肤更好,变得更漂亮。
  【原文】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穷山》
  【译文】
  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这个国家的人不敢向着西方射箭,因为他们敬畏黄帝的威灵所在的轩辕丘。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这个轩辕丘呈方形,有四条大蛇在四周围护。
  【原文】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东海夔牛》
  【译文】
  东海中有座流波山,这座山在距离东海七千里的地方。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是青苍色的身子但没有犄角,仅有一条腿,出入海水时就一定会刮大风下大雨,它发出的亮光如同太阳和月亮,它吼叫的声音如同雷响,这种兽名叫夔。黄帝得到它,用它的皮制成鼓,用雷兽的骨头敲打这鼓,响声传到五百里以外,作战时便以此来增长士气,威震群敌。
  【原文】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宋山枫木》
  【译文】
  有座山叫做宋山,山中有一种红色的蛇,名叫育蛇。山上还有一种树,名叫枫树。枫树,是蚩尤被杀之后,黄帝摘去他身上的刑具,变化而成的一种树。
  【原文】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黄帝女魃》
  【译文】
  有座山叫系昆山,山上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神灵而不敢朝北方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兴兵攻打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应龙蓄水备战,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魃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魃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总不下雨。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魃迁徙到赤水的北面偏僻之处。叔均便成了主管田地的田神。女魃不守本分,经常逃亡,到处逞威。想要将她赶走的人,便大声命令她说:“神啊,请回赤水北边去吧!”并且事先清除水道,挖通沟渠以便让女魃早日返回。
  【原文】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耳、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韩流生帝颛顼》
  【译文】
  在流沙的东面,黑水的西岸,有朝云国、司彘国。黄帝的妻子雷祖生下昌意。昌意自天上降到若水居住,生下韩流。韩流长着长长的脑袋、小小的耳、人的面孔、猪的长嘴、麒麟的身子、罗圈着的双腿、小猪的蹄子,韩流娶淖子氏的阿女为妻,生下帝颛顼。
  【原文】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九丘建木》
  【译文】
  有九座山丘,都被水环绕着,名称分别是陶唐丘、叔得丘、孟盈丘、昆吾丘、黑白丘、赤望丘、参卫丘、武夫丘、神民丘。九丘之上有一种神木,青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干,黑色的花朵,黄色的果实,名叫建木,高达百仞,但是树干上不长枝条,只在树顶上有九根蜿蜒曲折的大干,树底下有九条盘旋交错的根节,它的果实像麻子,叶子像芒树叶。大皞凭借建木登上天界,那是黄帝制作的天梯。
  ……
展开
目录
上部 国学文典
一 国学经典神话传说
精卫填海
刑天舞戚
夸父追日
西王母
大禹治水
黄帝传说
二 国学经典名诗
先秦诗经
两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短言诗
唐代七言绝句诗
宋朝寄情言志诗
明清杂言诗
三 国学经典名词
唐代曲子词
五代十国花间词
宋代正宗雅词
明清遗风词
近现代新派词
四 国学经典名曲
元代开山曲
明清典雅曲
五 国学经典辞赋
先秦骚体赋
汉代文体赋
魏晋南北朝骈体赋
唐宋律体赋
六 国学经典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秦汉六朝传记散文
唐宋文学散文
明清义理散文
近现代新派散文
七 国学经典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
唐宋文论
近现代文论
八 国学经典小说
明代长篇白话小说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

下部 国学句典
一 声学启蒙名句
《三字经》
《千字文》
《弟子规》
《小儿语》
二 四书五经名句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三 国史典籍名句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四 诸子百家名句
《老子》
《庄子》
《管子》
《晏子春秋》
《荀子》
《韩非子》
《墨子》
《商君书》
《孙子兵法》
五 经文集录名句
《楚辞》
《吕氏春秋》
《淮南子》
《韩诗外传》
《说苑》
《抱朴子》
《颜氏家训》
《省心录》
六 诗词曲赋文佳句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七 历史名人警句
人生智慧
修身立德
报国济世
建功立业
治学育人
情感人生
青春无价
生活之道
八 妇孺皆知成语
精神品行
人物情态
季节山色
繁荣兴盛
正反叠词
动物成语
九 中华世情俗语
政治法制
社会世故
真情感人
人生一世
持家修身
自然景物
十 民间百态谚语
智慧策略
实践学习
法则哲理
意志态度
十一 妙趣横生歇后语
百态人生
嬉笑怒骂
惊慌焦盼
称赞夸奖
奉劝说教
讥讽嘲笑
理智清醒
举止行为
畏首畏尾
虚伪贪婪
阴险恶毒
是非争执
装神弄鬼
意想不到
困境窘途
十二 名句由来典故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对联故事
十三 智慧谐趣对联
奇联绝对
应景佳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