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针灸技术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67253
  • 作      者:
    陆寿康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针灸技术方法》内容丰富,分类合理,体系完整,广集博采,古今合参,图文并茂,检索便捷。反映针灸技法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现代临床应用水平。详述200余种针灸技法的临床操作常规,精选700个针灸处方。参引《内经》、《难经》100篇,荟萃100位古代医家、200位现代医家的针灸技法经验。
  首次提出针灸8种治疗大法,全面探讨针灸治疗特色和处方特点。
展开
作者简介
  陆寿康,1946年8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生班。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副会长。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和研究工作40余年,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主要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大型工具书的编写,曾获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科研奖项和荣誉证书。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出版《针刺手法一百种》、《针刺手法百家集成》等学术专著,并在日本出版《针灸手技学》,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曾多次应邀赴德国、荷兰、西班牙、新加坡和韩国开展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针灸技术方法》是全面系统深入论述中国针灸技术方法,以200余种古今针灸技法为目,选集700个针灸处方,系统介绍针灸发展源流、操作方法、临床应用、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医家经验、现代研究、参考文献等内容的学术专著。内容丰富,分类合理,体系完整,广集博采,古今合参,图文并茂,检索便捷。详述针灸技术的临床操作常规和实际应用情况,荟萃100位古代医家、200位现代医家的针灸技法经验,反映针灸技法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现代临床应用水平。首次提出针灸8种治疗大法,全面探讨针灸治疗特色和处方特点。是中医针灸临床的重要参考书,适合广大中医师、针灸医师和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2.操作方法和适应证
  (1)雀啄术:针刺至一定深度得气后,将针体提出2/3,再上下急速频频提插,每穴提插7下,重复3次(共21下)后出针。刺激手法较重,当视患者体质适度掌握。本法可清脑降压、清热泻火,属泻法,用以泻阳,多用于阳盛实证。如实热证取合谷、少商,便秘取支沟、大肠俞,热毒痈疖取劳宫、大陵、曲池、委中,热厥取水沟、中冲、合谷、太冲,肝阳上亢取三阴交、太冲等。
  (2)间歇术:针刺至一定深度得气后,留针3分钟,再将针体提出1/2,捻转提插9下,重复3次,复留针3分钟,再行上述手法,直至患者欲汗而微汗为止。一般重复行针3次后L针。可使阴盛而生的寒气消失,气血流通而阴去阳复,属泻法,用以泻阴,多用于阴盛患者。主要用于外感寒邪、气血瘀滞的疼痛、胀满、胸闷,对痰气厥逆之虚脱可用之,加温灸以回阳救逆。
  (3)留针振动术:针刺至一定深度得气后,留针1分钟,再将针体提出1/3,轻轻捻转提插微微振动9下,重复9次。每隔3~5分钟如此行针1次,共3次后出针。可使针下温热或针感加强,属补法,用以补阳,常用于阳虚患者。如取足三里、脾俞治脾胃阳虚之胃肠病,取肺俞、膏肓、太渊、太溪治脾肾阳虚之慢性咳喘。
  (4)留针静止术:轻轻地缓缓进针,刺至一定深度得气后,留针30分钟出针。属补法,用以补阴或阴阳双补,适用于阴虚、阴阳两虚者。
  3.临床应用阴阳补泻手法,刺激轻重适度,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理论,能全面适应不同的病证病机变化。在临床上,对一些疑难重症、虚实兼见者,可选用不同手法进行补泻。如高血压,可取风池、曲池、阳陵泉、三阴交,行雀啄术以泻阳后,再行留针静止术以补阴。又如解颅(小儿脑积水),属脾肾不足、髓海空虚、水湿上泛所致,当急性期则取风池、水沟、支沟,用雀啄术泻水降颅压;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复溜等穴,用留针振动术或留针静止术以补脾肾;对病久体弱者,更多用留针静止术,阴阳双补,健脾固肾、除湿利水。又如取天枢、中脘、阿是穴,行间歇术泻阴除寒,再加温灸法,可治寒证急性腹痛;行雀啄术泻阳除热,再配合留针振动术30分钟,可治热证急性腹痛。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针灸治疗作用和特色
第一节 针灸治疗特色
一、针灸治疗特色
二、经络诊法和针灸技法
三、针灸临床处方特点
第二节 针灸基本作用
一、针灸之要,调和阴阳
二、疏经通络,运行气血
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第二章 针灸临床治则治法
第一节 针灸临床治则
一、八纲辨证
二、标本先后
三、因人制宜
第二节 针灸临床治法
一、调法
二、通法
三、引法
四、决法
五、温法
六、劫法

第二篇 针刺技术
第一章 针刺技术总论
第一节 针刺临床基本功
一、治神法及其应用
二、指力的练习
三、气功与针刺的配合
四、意气训练的效果
五、医家经验
第二节 得气和针感
一、得气的临床表现
二、针感的获得、维持和辨识
三、循经感传和气至病所
第二章 基本针刺操作技术
第一节 进针
一、持针法
二、押手法
三、进针法
第二节 针刺方向和深浅
一、针向法
二、针刺深浅法
第三节 提插和捻转
一、提插法
二、捻转法
三、导气法
第四节 留针和出针
一、留针法
二、出针法
附:太极针法
第五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一、头面颈项部腧穴
二、胸腹胁部腧穴
三、背腰骶部腧穴
四、四肢部腧穴
第六节 针刺异常情况
一、晕针
二、滞针
三、弯针
四、折针
五、针后异常感
六、出血和皮下血肿
七、针穴疼痛
八、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九、针刺引起神经损伤
十、针刺引起内脏损伤
第三章 辅助针刺手法
第一节 作用于经络腧穴的辅助手法
一、揣穴法
二、爪切法
三、循法
四、摄法
五、按法(按压行气)
六、扪法
第二节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手法
一、捣法(雀啄术)
二、颤法(震颤术)
三、搓法
附:滞针术
四、飞法
附:摩法
五、弹法
六、刮法
七、努法
附:倒法
八、摆法
九、摇法
十、盘法
十一、搜法
十二、敲法
第四章 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第一节 针刺补泻的原则
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
二、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三、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
四、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第二节 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一、徐疾补泻法
二、提插补泻法
三、捻转补泻法
四、呼吸补泻法
五、开阖补泻法
第三节 大补大泻和平补平泻
一、大补大泻
二、平补平泻
三、营卫补泻
第五章 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第一节 分层操作和行针次数
一、天、人、地三才法
二、九六奇偶补泻法
第二节 补法或泻法的单纯组合
一、烧山火法
二、透天凉法
三、进火补法
四、进水泻法
五、热补法
六、凉泻法
第三节 补法和泻法交互组合
一、阳中隐阴法
二、阴中隐阳法
三、龙虎交战法
四、子午捣臼法
五、留气法
第四节 补泻法和行气法的相互结合
一、青龙摆尾法
附:五脏交经法
二、白虎摇头法
附:通关交经法
三、苍龟探穴法
……
第三篇 灸法技术
第四篇 微针刺法
第五篇 腧穴特种刺激技术
第六篇 附篇
后记——我和针灸的一生缘
主要参考书目
《黄帝内经》、《难经》引用篇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