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烟雨红船--母亲船的故事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825471
  • 作      者:
    作者:吕建华|责编:姚建萍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吕建华,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原戏剧文学委员会主任。主要作品:电视剧:《狸猫换太子》(央视8套黄金档播出)、《民族之声》(获“飞天奖”)、戏曲电视剧《梁祝》(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江南情话》、《天下第一媒》均由央视摄制播出或发行。
  电影:《假如没有你》(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献礼片并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西施断缆》、《风雨灯》、《少年交警》等多部。
  舞台剧:《生命的飞翔》(获中国营禺剧本提名奖及省“五个一工程奖”)、《红色浪漫》(获中国越剧节金奖)、《周恩来在杭州》(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台湾来的有情人》(获中国曹禺剧本奖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获最受观众喜爱奖),以及《悲欣交集》、《风云儿女》、《红梅阁》等20余部公演。
展开
内容介绍
  《烟雨红船:母亲船的故事》,就是一本以文学的形式,真实、生动、全面介绍党的一大南湖会议的专著。它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开始,集中而详细地描写了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经过和在南湖游船上开会的情况。同时,该书对出席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人生轨迹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从这种比较分析中,让读者可以更清晰地感悟到时代潮流大浪淘沙的壮阔画卷和内在规律,更生动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的艰难曲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同志之所以成为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
精彩书评
  ★该书是“党史纪实文学”的又一力作。它大量采用了党史研究中一大南湖会议的研究成果,并把它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读者阅后可以清晰了解一大南湖会议的整个过程和相关历史细节。正是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好书。
  ——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龙新民
  
  ★“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这是值得中国作家倾力去书写的大题材。该书是迄今为止对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最为翔实、全面、生动的描述,为作者进一步创作影视剧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读,值得关注。
  ——著名作家王朝柱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师,来,我来给你拿行李。”许德珩接过了陈独秀手中的行李。“李老师说您要在上海长住下来,让我给您找一个住处。我已经给您看好了,您去看看,行不行。”
  师生两人来到了上海的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这是一幢二楼二底坐北朝南的里弄石库门房子。
  “很好,”陈独秀环视了一下说道,“德珩,谢谢你。这里房子够大,把《新青年》杂志搬回到这里来办足够用了,我又可以开始战斗了!”
  有谁能想到,这个“老渔阳里2号”,今后我们将不断提起它。因为,它将成为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挥部。
  陈独秀把《新青年》搬回到上海后,让他有时间沉下心来,思考这几年来所走过的道路。自从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到1920年这次《新青年》搬回上海,五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特别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让他这个从信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士,转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和李大钊亲自领导了五四运动。但他对北京的学生运动作了深刻的反思,他深深地感到如果没有工人阶级的奋起,只有学生运动,是难以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的。
  正是在这“老渔阳里2号”,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工人阶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走出“老渔阳里2号”,来到了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工团体调查,并深入了解上海小沙渡和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1920年4月2日,他来到了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发表《劳动者的觉悟》的演说。
  “工人阶级是社会的台柱子!”陈独秀对着工人们喊道。“劳动界的觉悟分为两步:第一步的觉悟是要求改善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他希望工人们赶快觉悟,要把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I’的话倒过来o(《新青年》第7卷第6号,1920年5月。)
  1920年5月1日,是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组织下,第一次纪念自己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陈独秀在上海定居后,在他身边渐渐团结起了一批先进分子。一是主持《星期评论》的李汉俊、戴季陶、沈玄庐等人;二是主持《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邵力子;三是主编《时事新报》副刊的《学灯》和《解放与改造》的张东荪。特别是《星期评论》办得非常有生气,每期发行达十多万份,影响很大,它与北京的《每周评论》同被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珠”。李汉俊在此撰写过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回忆道:“这个社当时有陈望道、李汉俊、沈玄庐、戴季陶、邵力子、刘大白、沈仲九、俞秀松、丁宝林(女)。施存统也在一起几个月,他后来去日本了。李汉俊是该社的思想领导中心。”(见《“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页。)
  1920年5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酝酿建党问题。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寓所开会,讨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决定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之所以暂用这个名称,因为还需要同李大钊商量(后来根据李大钊的建议,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会上,起草了党章、党纲性质的若干条文,选举了陈独秀为书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在上海这个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城市里的产生!
  在上海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实际上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者和领导核心。为了使全国各地尽早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发函给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起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的作用。因此,亦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到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前,上海发起组的党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定一)、陈望道、俞秀松、李达、杨明斋、邵力子、袁振英(震瀛)、沈雁冰(茅盾)、林伯渠(林祖涵)、李启汉、李中、沈泽民共计14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这条游船被称为“红船”
红船之名,不在其色,而在其意
红船之红,是因为它的火种红遍了全中国,但在1921年建党时究竟有多少名党员
为什么把红船称为我们党的母亲船

第二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会在上海积聚能量
红船的启航,与上海这个中国无产阶级最集中的城市紧密相关。上海从一个小渔村,逐渐成为帝国主义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新旧力量在这里激烈较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上海首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发起组
列宁亲自指派马林代表共产国际来华指导建党,引起各国警察高度关注,真是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高度紧张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派出代表,13位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会转移到嘉兴南湖
党的一大在上海举行,引起敌人的恐慌。法国巡捕房来会场搜查,北洋政府派人来投炸弹,哪里还能找到一个安全的会场
负责会务工作的青年团员王会悟,承担起了“卫士”的重任
这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确实是法国巡捕房的密探
青年团员王会悟,建议到嘉兴南湖去开会,得到一大代表们的一致赞成。邵力子回忆说,他也是提议人

第四章 党的一大代表转移到南湖的经过
党的一大是几月几日在南湖一条船上开会的?请记住这个日子,因为它是党确切的诞生日,也是南湖红船启航的日子
……
第五章 在南湖游船上经过争论,最后统一了意见,通过了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六章 毛泽东与南湖的缘分
第七章 党的一大召开前后的南湖人文风情
第八章 红船重现南湖的怀抱
第九章 党的一大13个代表的人生轨迹及给后人的启示
第十章 “红船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是怎样提炼形成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